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医疗机构药事的概念
医疗机构药事,泛指在以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中,一切与药品和药学服务有关的事物。涉及在医疗机构中,从药品的监督管理、采购供应、储存保管、调剂制剂、质量管理、临床应用、经济核算到临床药学、药学情报服务和科研开发;从药学部门(药学部)内部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设施设备、规章制度到与外部的沟通联系、信息交流等一切与药品和药学服务有关事项。
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无论规模大小,其业务活动都是由人、财、物、信息和时间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药学服务的正常运作需要这五个要素发挥积极作用,药学服务的发展需要发掘五要素的潜力,药学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则是五要素效益的综合体现。发掘和提高五要素的效能,不是一般的药学知识和技术问题,将依赖于管理职能的发挥。因此,医院药事管理对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二)医院药事管理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指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很强的特点 专业性指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不同于一般行政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药学专业特征。实践性指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各种管理职能和方法在医疗机构药事活动中的实际运用。服务性突出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目的,即保障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围绕医疗机构的总目标,高质高效地向患者和社会提供医疗卫生保健的综合服务。
与卫生事业管理和医院管理相比,医院药事管理属于中观、微观层次的管理,多数比较直接、具体。但与医疗机构其他业务工作相比,药事管理则比较宏观,是统揽全局的。在医院药事管理实践中,特别强调管理的整体意识,必须站在医疗机构建设的全局高度,从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统筹规划,制定医疗机构药学事业发展的长期目标,规划医院药学部门的建设,协调药学部门内外部环境和资源,排除各种障碍,引导和带动药学部门走开拓进取、健康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