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健康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认为,理解生命的人也会理解健康对人的重要性。现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初由全科医生、健康保险公司和健康检查机构共同推动,特别是在健康保险业的积极参与下,健康管理的资金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并在健康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快速发展壮大。
197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成立了世界第一个健康管理中心,主要开展医生不擅长的工作,如疾病预防、风险评估和自我保健指导。此后,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积极效仿和实施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研究与服务内容也由最初单一的健康检查和生活方式指导,发展到现在国家或国际组织层面上的全民健康促进战略规划、个体或群体的全面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
进入21世纪后,健康管理开始在发展中国家逐渐兴起。健康管理能够在众多国家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世界范围内城镇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要控制这类疾病的上升趋势,传统的临床医疗模式和预防医学都力不从心。因此,出现了以健康教育、咨询、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健康检查与评估及不良行为干预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健康服务,催生和带动了健康管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学科理论的进步。
20世纪90年代末,健康管理开始在中国出现。2000年后以健康检查为主的健康管理行业开始兴起。特别是2003年后,健康管理机构数量明显增多,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健康管理逐步成为健康服务领域的新兴阳光产业。到2018年底,中国健康检查与健康管理相关机构已发展到万余家,从业人员达百万余人。当前,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从研究维度可分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健康管理学;从研究层次可分为宏观和微观健康管理;从研究内容可分为生活方式、慢性病风险管理、健康保险、社区健康管理和劳动生产力管理等;从研究对象可分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等。在欧洲许多国家,健康管理已经发展成为完整、系统、规范化的学科体系。
当前,健康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它吸收和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环境科学、公共政策、法律等多个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与传统的医学模式不同,健康管理更强调疾病的预防与健康的维持。它关注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通过风险评估、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方式,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潜能。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注重预防,而不仅仅是治疗;关注整体健康,而不仅仅是生理健康;强调持续性的健康管理,而不仅仅是临时的治疗措施;重视团队合作,发挥各学科专业的协同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管理也在不断扩展其服务范围和对象。目前,健康管理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企业、学校、社区、家庭等场所,服务对象涵盖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以及各类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在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增强社会活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