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理生理

二、病理生理

1.脂肪细胞和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可以合成和储存中性脂肪,而且能分泌数十种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抵抗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血管紧张素原和游离脂肪酸(FFA)等。肥胖病人脂肪细胞数量增多(增生型)、体积增大(肥大型)或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增生肥大型),伴脂肪组织炎症反应,如吞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浸润,脂肪因子分泌增多,出现胰岛素抵抗和低度的系统炎症(C反应蛋白、白介素-6、TNF-α等因子轻度升高)。

2.脂肪的分布

肥胖病人脂肪分布有性别差异。男性脂肪主要分布在内脏和上腹部皮下,称为“腹型”或“中心性”肥胖。女性脂肪主要分布于下腹部、臀部和股部皮下,称为“外周性”肥胖,停经后则脂肪分布与男性相似。中心性肥胖病人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较大,而外周性肥胖病人减肥更为困难。

3.“调定点”上调

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调节机体能量平衡的“调定点”,通过调节摄食行为和能量代谢影响体重变化。由于体重调定点的存在,短期体重增加或减少将自动代偿,体重倾向于恢复到调定点水平。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体重增加后,即使恢复正常饮食,也不能恢复到原先体重。因此,持续维持高体重可引起适应,体重调定点不可逆升高,即调定点上调。可逆性(轻度和短期)体重增加是现有细胞大小增加的结果。当引起脂肪增加的情况改变后,脂肪细胞减少其平均大小而体重恢复原有水平。不可逆性(重度和持续)体重增加可能伴有脂肪细胞数目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