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疗

五、治疗

(一)健康宣教

建议所有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应鼓励进行负重运动和能改善平衡的运动,如瑜伽和太极拳。应进行戒烟和戒酒等生活习惯干预。

(二)药物治疗

对双能X线检查出T值小于-1的骨量减少人群,应进行常规补充钙及维生素D剂。T值为-2.5或更低的患者应接受抗骨质疏松(防止骨吸收)的药物治疗。目前,有多种药物治疗方法。这些药物通过抗骨质吸收或合成代谢的方式发挥作用。

1.常规治疗

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椎体和非椎体部位的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可采用下列方法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①钙及维生素D:患者需常规补充钙剂(每日摄入量1000~1200mg元素钙)和维生素D3(直至血清25OHD水平在30μg/L以上)。

②双膦酸盐:最常用的一类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它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再吸收并诱导骨细胞凋亡。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有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等。

③RANKL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它可抑制RANKL与RANK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减少骨吸收,也促进成骨,从而达到双向调节骨重建的作用。我国已上市的RANKL单克隆抗体制剂为地舒单抗。

2.其他治疗

以下药物治疗则主要针对特殊骨质疏松人群。

①降钙素:对于存在骨质疏松性骨痛的患者来说,降钙素能有效缓解骨痛,并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量丢失。临床常用的有鳗鱼降钙素(依降钙素)和鲑降钙素。

②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于女性来说,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因此可选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但它仅能减少椎体骨折的风险,可用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但不用于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有别于雌激素,能减少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癌以及乳腺癌的风险。

③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以上药物的使用,如口服药物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肾功能损害,或其他疾病不能同期使用上述药物等,可以尝试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注射制剂(特立帕肽)。它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风险。

(三)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疗程取决于治疗所用药物的具体类型。有些药物,如特立帕肽等基于激素的疗法,需要立即使用另一种药物进行后续治疗,否则停药后骨质会迅速流失。关于双膦酸盐的停药时间存在争议,目前有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以确定治疗5年后停药还是持续治疗对减少骨折最有益。

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应避免疗程超过3~5年,否则可能出现髋部非典型性骨折。建议患者在出现任何大腿不适症状时立即就医,一旦出现需停止所有负重活动,拍摄股骨和髋关节全长X光片,注意股骨转子下和骨骺区,以及外侧皮质是否出现骨膜反应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