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策略取决于患者体征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如果没有明显的脊髓病变,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防止其对神经结构造成永久性损伤。有症状的颈椎病应从非手术治疗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治疗。
(一)保守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进行为期4~6周的物理治疗,包括等长和抗阻练习,以增强颈部和上背部肌肉的力量。
①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类固醇制剂、肌肉松弛剂、抗惊厥药和抗抑郁药,用于缓解疼痛。对于难治性的轴性颈痛,治疗可升级为阿片类镇痛药,但由于其潜在的不良反应,不建议作为一线药物或长期使用。医疗辅具可以用于缓解症状。短期使用柔软的颈托,有时可以缓解急性颈部疼痛和痉挛。夜间使用颈椎枕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颈椎前凸,改善椎间盘之间的生物力学负荷分布,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②物理治疗:颈椎牵引、热敷、冷敷、治疗性超声波、按摩和经皮神经电刺激器(TENS)等物理疗法在治疗急性或慢性颈部疼痛方面都有一定疗效,但缺乏足够的研究证据。对于出现根性疼痛的患者,可以采用颈椎牵引来减轻因椎孔狭窄而导致的神经根压迫。
③注射疗法:疼痛扳机点注射可用于治疗累及肌筋膜的扳机点疼痛,临床表现为颈部、肩部和上臂疼痛。更具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包括硬膜外类固醇注射(ESI)、颧骨(面肌)关节注射、内侧支阻滞和射频消融术等。然而,这些疗法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支持。
(二)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或进行性颈椎病患者,以及保守治疗失败后出现持续性轴性颈部疼痛或颈椎病的患者,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患者还必须在神经影像学检查中发现与其临床特征相符的病理情况。手术方法取决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
颈椎前路方法包括颈椎椎间盘切除术或椎体切除术,然后用自体移植物、异体移植物或人工椎间盘进行融合。前路钢板、金属保持架和合成垫片可与骨移植物结合使用,但长期疗效仍不明确。对于因中央或双侧椎间盘突出症而出现根性疼痛的患者,最好采用前路手术;而对于椎间盘外侧病变,则可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用于治疗脊髓病和病理压迫达3个水平或颈椎前凸消失的患者。
颈椎后路方法包括部分椎间盘切除术、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椎板成形术和椎板切除术。对于因骨刺形成和(或)椎间盘侧方位突出导致椎间孔狭窄的患者,仅进行椎板切除术已足够。椎板切除术或椎板成形术适用于需要在4个或4个以上颈椎水平减压或前柱已经融合的患者。保留颈椎前凸对后路手术至关重要,因为它能使脊髓在减压后向背侧移位。有颈椎后凸且不稳定的患者需要额外的颈椎后路装置来帮助恢复正常的前凸,并最大限度地增加脊髓的后移来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