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干预
(一)概念
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PI)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心理干预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技能训练、家庭治疗、团体辅导等。心理干预的目标是帮助个体面对心理问题,减轻痛苦和焦虑,提高应对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及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干预的方式
①健康促进:指在普通人群中建立良好的行为、思想和生活方式,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提高个体的健康水平,包括健康宣传、健康检查、健康训练等。
②预防性干预:针对特定心理问题或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以避免问题的发生或减轻问题的影响。预防性干预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心理测试、咨询服务等方式进行。
③心理教育:通过提供心理教育,提高个体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成长。
④心理咨询: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个体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分析、情感支持和健康指导等活动,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缓解情绪压力、提高适应能力等。
⑤心理治疗: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消除或缓解心理症状来治疗心理疾病,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方法帮助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等。
⑥危机干预:通过提供危机干预,解决个体的紧急心理问题,保护个体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
⑦家庭治疗: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和行为,解决家庭问题,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⑧团体辅导:通过团体活动的方式,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从而使之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团体辅导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团队协作等方式进行,解决团体成员之间的共同心理问题,提高团体的凝聚力和应对能力。
总之,心理干预的内容和方式有很多,不同的干预措施适用于不同的个体和情境。为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
※思考题
1.简述健康及心理健康的概念。
2.判断心理是否健康应遵循哪些标准?
3.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有哪些?
4.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是什么?
5.失眠障碍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6.心理评估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7.有哪些常见心理干预的方式?
(艾明 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