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疗原则
结直肠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组建由结直肠外科或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肿瘤科、核医学科、放射影像科、营养科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医生团队,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疾病的诊断、分期、发展和预后做出全面评估后制订最合适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
1.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适应于Tis和T1(黏膜下浸润深度<1000μm)的早期结直肠癌。一般多采用ESD或EMR完整切除病灶,切除的标本需进行规范化的病理分析。当术后病理检查回示有以下情况时,需补行外科手术:
①基底切缘阳性;
②组织学分化差,如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等;
③黏膜下浸润深度≥1000μm;
④血管、淋巴管侵犯阳性;
⑤肿瘤出芽G2/G3。
2.手术治疗
遵循肿瘤功能外科和损伤效益比及无菌、无瘤原则。根治手术推荐遵循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原则,即完整切除病灶部位、足够的切缘、伴行血管和区域淋巴结,需兼顾根治和器官功能保护。当发生急性梗阻,应当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胃肠减压,早期行手术治疗。如一期根治性手术困难,可于内镜下置入支架缓解梗阻后限期行根治手术或行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术,待术后辅助治疗后评估是否需行二期根治手术。
3.化学治疗
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具有高敏感性。化疗药物可选择性杀灭癌细胞,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给药途径有经静脉全身给药、经动脉局部灌注给药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等。
4.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直肠癌的局部治疗,通过放射线的聚焦杀灭照射野的癌细胞。术前的新辅助放疗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但会加大手术难度。术后的辅助放疗主要针对有癌细胞残留或切缘阳性不过能行二次手术的患者。对于不能耐受化疗、手术和晚期、复发的患者,可以通过放疗缓解局部症状。
5.其他治疗
通过肿瘤组织的基因(KRAS、NRAS、BRAF等)和微卫星状态检测,结合原发灶部位,选择最佳的化疗方案联合靶向、免疫治疗能提高术前新辅助治疗的转化率和术后的生存率。对于直肠癌有梗阻暂时不能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烧灼、激光、冷冻或放置金属支架等减轻梗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