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

四、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

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健康的心理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健康的行为方式,是保持心身健康的重要条件。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

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

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调资料。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临床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雷诺病、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胃肠病、经前期情绪障碍、紧张性头痛、神经性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一些慢性疼痛等。以上各种疾病均可与应激相关,其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均涉及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干预有助于疾病的康复。这种对疾病的整体观念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和需求,但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关注。因此,患者虽经过反复长期的治疗,但因没有通过心身同治,而达不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躯体疾病的痛苦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反过来异常的心理健康又会加重躯体的不适及痛苦,心身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