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诊断
(一)糖尿病的诊断
静脉血浆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2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是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和糖尿病特异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的关系来确定。应注意单纯检查空腹血糖,糖尿病漏诊率高,应加查餐后血糖,必要时进行OGTT。诊断时,应注意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分型、有无并发症(及严重程度)和伴发病或加重糖尿病的因素存在。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提出的诊断和分类标准,见表4.3、表4.4。
表4.3 糖代谢状态分类
注: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正常参考范围下限通常为3.9mmol/L。
表4.4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注:OGTT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典型糖尿病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随机血糖是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空腹状态是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①糖尿病诊断是基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随机血糖(任意时间点)或OGTT中2h血糖值(2Hours Plasma Glucose,2hPG)进行。空腹指至少8h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一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糖尿病症状指多尿、烦渴多饮和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FPG在3.9~6.0mmol/L为正常;6.1~6.9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7.0mmol/L应考虑糖尿病。OGTT2h PG<7.7mmol/L为正常糖耐量;7.8~11.0mmol/L为IGT;≥11.1mmol/L应考虑糖尿病。
②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推荐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
③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确定诊断;若复查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应定期复查。IFG或IGT的诊断应根据3个月内的两次OGTT结果,用其平均值来判断。严重疾病或应激情况下,可发生应激性高血糖,但常为暂时性和自限性,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才能明确其糖代谢状况。
④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相同。
⑤妊娠糖尿病强调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GDM个人史、肥胖、尿糖阳性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孕期首次产前检查时,使用普通糖尿病诊断标准筛查孕前未诊断的T2DM,如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可判断孕前就患有糖尿病。如初次检查结果正常,则在孕24~28周进行75gOGTT,筛查有无GDM;达到或超过下列至少一项指标:FPG≥5.1mmol/L,1h PG≥10.0mmol/L和(或)2h PG≥8.5mmol/L可诊断为GDM。
(二)糖尿病的分型
最重要的是鉴别T1DM和T2DM,由于两者缺乏明确的生化或遗传学标志,分型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和发展过程,从发病年龄、起病急缓、症状轻重、体重、有否酮症酸中毒倾向、是否依赖外源胰岛素维持生命等方面,结合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和β细胞功能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综合分析判断。两者的区别都是相对的,有些病人诊断初期可能同时具有T1DM和T2DM的特点,暂时很难明确归为T1DM或T2DM。这时,可先做一个临时性分型,用于指导治疗。然后,依据对治疗的初始反应和β细胞功能的动态变化再重新评估和分型。此外,目前临床上诊断的T2DM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将来很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归入特殊类型糖尿病。MODY和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有一定临床特点,但确诊有赖于基因检测。
(三)并发症和伴发病的诊断
对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及经常伴随出现的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癌症、认知功能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也须进行相应检查和诊断,以便及时治疗。T1DM应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