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健康管理策略

五、健康管理策略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宫颈癌的有效一级预防和筛查是预防浸润性宫颈癌的重要健康管理策略。

1.一级预防

接种HPV疫苗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宫颈癌发生最有效的措施。我国规定的HPV接种年龄为9~45岁。现有研究及临床经验认为,9~14岁未感染HPV前接种HPV疫苗的女性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宫颈癌作为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与性生活关系密切。过早性生活、不洁性行为、多性伴侣等都会增加感染HPV的可能。同时,吸烟、免疫功能低下也会增加HPV感染风险。因此,女性的健康教育应着重于避免过早性生活、不洁性行为、多性伴侣,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2.二级预防

规范化筛查是宫颈癌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包括宫颈细胞学、HPV检测、生物标志物、阴道镜检查等。一般以宫颈细胞学、HPV检测、阴道镜检查为主。我国推荐有条件地区的25~65岁女性以宫颈细胞学和HPV检测作为宫颈癌的初筛方法。已接种HPV疫苗的女性与未接种女性的筛查方式相同。

25岁以下女性感染HPV后一般可自然缓解,极少数会进展成为宫颈癌。随着HPV疫苗的普及,未来25岁以下女性的宫颈病变预计将呈现下降趋势。因此,25岁以下女性仅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65岁以上女性,既往25年内无宫颈上皮内瘤变二级或三级病史,且10年内规范化宫颈癌筛查阴性者可终止筛查。规范化宫颈癌筛查阴性指连续3次细胞学结果为阴性,或连续2次细胞学联合HPV检查为阴性,且最近一次检查在3~5年内。终止筛查前要做好充分检查及记录,减少宫颈病变漏诊率。

宫颈癌高危因素为过早性生活、宫颈癌家族史、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抑制、宫内己烯雌酚暴露、既往有宫颈上皮内瘤变二级或三级病史且接受过治疗等。有以上暴露风险的女性均为宫颈癌高危人群,我国推荐对该人群每年一次细胞学检查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并缩短筛查间隔时间,初始筛查年龄可提早至25岁以前。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分为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治疗与管理。规范化的宫颈上皮内病变诊疗和随访管理是影响病情转归或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根据是否感染HPV进行分类管理、治疗和随访。宫颈癌患者应根据其分期的不同,结合患者年龄、婚育情况、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营养状况、随诊条件、治疗条件等制订治疗和随访方案,避免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

※思考题

1.宫颈癌的发生的必要因素有哪些?

2.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哪些?

3.宫颈癌主要转移途径有哪些?

4.宫颈癌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5.宫颈癌一级预防中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吴晓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