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理

二、病理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分化是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病理取材可采用宫颈活检,即从宫颈上夹取或搔刮取病灶组织送检。当宫颈细胞学检查多次提示异常而宫颈活组织学结果为阴性,或活组织学结果为癌前病变但不能排除浸润癌者,宫颈锥切不仅能帮助明确诊断,而且也能治疗早期病变。

临床上,宫颈癌分期分型多采用国际妇产科联合会的FIGO分期(表6.6),包括影像学和病理结果。一般临床分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表6.6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FIGO分期,2018版)

续表

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为直接浸润和淋巴转移,少数晚期患者经血运转移至肺、肝、心脏、脑和皮肤。

1.直接侵润

直接侵润是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当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后可通过局部浸润或经淋巴管浸润从而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向下可侵犯阴道,向上可侵犯宫腔,向前侵犯膀胱,向后侵犯直肠,向两侧可浸润至子宫旁和盆壁组织。

2.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是宫颈癌最重要的转移途径。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分期相关,Ⅰ期患者淋巴转移率为15%~20%,Ⅱ期为25%~40%,Ⅲ期多大于50%。根据淋巴结转移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一级组和二级组淋巴结:癌细胞可沿宫颈旁淋巴结转移至闭孔、髂内和髂外等一级组的区域淋巴结,再向髂总、骶前和腹主动脉旁的二级组淋巴结转移。晚期患者可向锁骨上及深、浅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的肿瘤组织学多采用WHO组织学分类(表6.7)。现有研究显示,所有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均与HPV感染相关,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宫颈鳞癌与腺癌均分为HPV相关型和非HPV相关型,宫颈HPV相关型腺癌相对预后较好。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远处转移常见,预后较差。

表6.7 WHO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主要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类(2020版)

注:a.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1,CIN1)。
b.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2,CIN2)。
c.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3,CIN3)。
d.非特指(Squamous otherwise-specified,N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