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临床表现

三、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特征

临床表现围绕疼痛的8个特征:部位、发病、特征、辐射、相关因素、时间、加重因素和严重程度。患者常表现为腰背痛,多为酸胀痛,伴下肢放射性神经痛、麻木感,以及腰椎活动受限。症状在坐位或弯腰负重时,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时最重,站立及行走时症状减轻,平卧休息时缓解。腰椎间盘突出较重者,可伴有患侧下肢的肌萎缩,椎间盘突出导致马尾神经损伤时可发生下肢瘫痪、鞍区麻木、大小便异常或失禁。整个病程可反复发作,间歇期间可无任何症状。

(二)常规体格检查

常规体格检查应包括评估脊柱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对称性、步态、关节活动度(屈曲、伸展、侧屈和旋转),肌肉是否萎缩,所有相关皮节的触觉和针刺觉,肌节的肌力,深部腱反射、病理征、阵挛、触痛、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等。

(三)其他体格检查

常规的查体无法确定脊柱旁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而它们却在腰背痛中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检查则可以识别这些肌群的力量不足:

①俯卧位稳定性检查:首先,患者站在检查床的末端,然后将其躯干缓慢躺下。患者可以抓住床的两侧作为支撑。然后,检查者触摸下腰椎来查找紧张的部位。接着,患者扶着床并将双脚抬离地面,使脊柱旁肌肉紧张。在脚离地时,下腰椎疼痛缓解或触诊腰部紧张的肌肉较前松弛者为阳性。

②平板支撑:患者俯卧,用前臂和脚尖将整个身体抬离床面。身体应与床面平行。在肌肉力量充足的情况下,男性可保持这种姿势2~3min;女性可保持2~2.5min。如达不到上述时间,说明核心肌群力量不足。

③桥式运动:患者仰卧,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使双脚平放在床上。双臂屈曲,将手放在耳旁。躯干下部和骨盆抬离床面,以保持躯干和大腿在一条直线上。在肌肉力量充足的情况下,男性应保持该姿势3~4min,女性应保持2.5~3min。

(四)影像学检查

①X线检查:可发现退行性骨病、椎间盘突出、脊柱滑脱、骨折和瘤变,可作为术前检查。

②CT断层扫描:可以发现退行性骨病、脊柱滑脱、骨折和畸形愈合。它也可以发现骶髂关节的炎症,以及创伤后的假阳性结果。

③MRI核磁共振成像:为观察软组织病变的最佳成像方式。对于有根性症状的患者,它是检测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骨髓炎、椎间盘炎、脊髓硬膜外脓肿、骨转移、蛛网膜炎和神经管缺陷等疾病的重要检测手段。

④肌电图(EMG):适用于主诉根性疼痛但影像学检查结果不确定的患者。

⑤放射性核素骨扫描(SPECT):尤其是在发现隐藏的感染或恶性肿瘤时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