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新扩散理论
(一)创新扩散理论的背景
1960年,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和社会学家埃弗雷特·罗杰斯首次提出创新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这一概念,并在1962年出版的《创新扩散》一书中做出全面阐述并建立了创新扩散理论模型。创新扩散理论是指一项创新事物(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通过特定的传播渠道,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渐在社会系统(如某个社区或某一群体)中传播扩散,使该社会系统的成员逐渐了解和采纳这一创新的过程。目前,该理论在卫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从丙型肝炎护理转移到包括艾滋病毒、艾滋病、老年病、心理药物管理、推广应用新医疗技术的接受情况等。
(二)创新扩散的相关概念及内容
1.创新扩散理论四要素
创新扩散理论包含4个基本要素,分别为创新、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这4个要素不仅是扩散研究中的主要因素,也是扩散过程或创新项目中的主要因素。
①创新(Innovation):新事物或新思想,这种“新”取决于采纳对象对其具有新颖性。
②传播渠道(Communication Channels):信息传递的方式和路径,将创新从发源地向目标人群积极传递的一种手段。
③时间(Time):创新扩散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④社会系统(Social System):一组面临共同问题,有着同一目标相互联系的社会组织结构,它界定了创新扩散的范围。
2.创新扩散过程
创新扩散过程包括创新的形成、传播、采用、实施和维持。在创新形成阶段,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和过程来将新事物形成并成型;传播是指将新事物从发源地向使用者传送的积极活动;采用则体现了目标人群对创新的接受程度;实施是指创新开始扩散并被接受或应用的过程;维持则是指创新能够持续实际应用或实施的过程。在创新决策过程中,个体需要经历从知道创新到形成态度,再到决定是否采纳或拒绝创新,最终实施和确认是否接受采纳创新的过程。
3.创新扩散的传播过程
创新扩散的传播过程可以用一条“S”曲线来描述:在扩散早期,采纳者很少,扩散进程很慢;当人数增加到一定比例时,进展突然加快,曲线快速上升;在接近饱和点时;速度再次减缓(图12.7)。在整个过程当中,采纳者的数量决定了创新事物能否在社会系统中扩散下去。当数量达到社会系统人口的10%~20%,就会进入快速扩散阶段。一旦创新事物扩散到社会系统中的每个人以后就是临近饱和点的状态,速度再次减缓。
图12.7 创新扩散的“S”曲线
4.传播时间与采纳者的类型
一项新事物的扩散需要时间,人们对新事物的采纳也要经历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包括目标人群对创新事物的感知、兴趣、体验、决策和尝试等。一项新事物扩散的时间周期与采纳者人数增长的关系呈现一定的规律,以时间为横坐标,创新采纳者人数为纵坐标,呈正态分布(图12.8)。
图12.8 不同采纳者的分布
根据创新采纳者的分布,可以将其分为以下5种类型。
①创新先驱者(Innovators):最早接受新观念、产品或技术的人群。他们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意识和求新心态。他们不仅自己能够接受新事物,还经常通过口头传播和劝说使他们所处群体的“领袖们”相信并且采纳。之后,“领袖们”再次进行传播扩散,影响更多的人接受采纳新事物。
②早期采纳者(Early Adopters):在创新引入初期就开始采纳新观念、新产品或新技术的人群。他们具有较高的社交地位和影响力,被其他人视为可信赖的意见领袖。他们通常与创新先驱者有联系,并会主动寻找新的机会,影响他人行为。
③早期大多数(Early Majority):在创新扩散过程中的中期阶段开始采纳新观念、新产品或新技术的人群。他们倾向于选择已经为大多数人接受的创新,以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他们依赖早期采纳者的意见,并会在观察其他人的反应后作出决策,在整个播散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④后期大多数(Late Majority):在创新扩散过程的后期阶段开始采纳新观念、新产品或新技术的人群。他们会观察和借鉴早先采纳者的经验,并需要更多的证据和案例来验证创新的有效性。
⑤滞后者(Laggards):在创新扩散过程最后阶段甚至超过此时期才开始采纳新观念、新产品或新技术的人群。他们对创新持有强烈的抵制态度,通常只在被迫情况下才会转变。
(三)创新扩散理论的应用实例
医疗创新的接受和采纳,需要考虑到患者、医护人员、医疗机构以及社会系统等多方面的因素;传播渠道也很关键,科学出版物、学术会议等途径可以传播健康创新的相关信息;同时,创新的接受和传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为大众所接受。下面介绍创新扩散理论结合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采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干预的影响。
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某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ACI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对照组(1∶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韧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研究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心理弹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都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干预老年ACI患者对心理韧性增强,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
由此可见,创新扩散理论可以为临床健康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