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断

四、诊断

WHO规定,中轴骨如腰椎、髋部的双能X线吸收测定(DXA)是评估骨密度水平的最佳检测部位。双能X线吸收仪扫描可在5min内完成,辐射量极低。它可测量扫描路径上的所有钙化组织,特异性优于敏感性。

双能X线吸收扫描报告的结果含T值和Z值。其中,T值反映的是所测得的骨密度与青壮年峰值骨密度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以标准差的值来表示。WHO将女性骨密度正常值定义为T值在与青壮年峰值骨密度相差一个标准差之内,即T≥1。如T值得分在-2.5~-1,诊断为骨量减少。T值小于或等于-2.5,则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我国的指南中建议,建议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中轴骨(腰椎、髋部)或桡骨远端1/3的骨密度值。除T≤-2.5可作为诊断条件以外,如果髋部或椎体发生脆性骨折,或者患者T值符合骨量减少(-2.5<T<-1),但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脆性骨折,也可诊断骨质疏松症。另外,DXA检查的Z值与患者年龄匹配的骨密度的标准差数。它在怀疑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时,非常有用。如果分数小于-1.5,则应检查是否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髋部骨密度低对未来骨折的预测价值最高。这是因为脊柱骨密度可能会因退行性关节病引起的钙化而假性升高。对于没有明显退行性关节疾病的年轻围绝经期妇女,脊柱密度仍然有用。在髋部检测到骨质疏松症之前,脊柱就可以显示出初步的骨质疏松症变化。

利用外周双能X线吸收仪和超声波可测量非高风险骨骼的密度,与髋部和脊柱的标准双能X线吸收仪扫描的相关性不高,并且它们在诊断或治疗决策中的作用不大,因此不作为实验室评估的首选。

另外,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接受骨代谢标志物、25羟维生素D(25OHD)、血钙水平、血碱性磷酸酶、肾功能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实验室检测,明确骨代谢水平以指导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