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理生理

二、病理生理

腰痛可能发生在急性腰扭伤之后,也可能是反复腰部劳损造成的。在躯干屈曲姿势下,腰椎间盘反复受到挤压、扭转和负重,会增加椎间盘内部破坏和环状撕裂的风险,如腰椎间盘、关节面、肌肉筋膜、骶髂关节、韧带、神经根和肌肉的病理退变。机械、创伤、营养和遗传因素都在脊柱退行性变的一系列过程中发挥作用。

此外,下背部肌肉特别是核心肌群力量不足也会导致腰痛,即使没有腰椎退行性变也是如此。这是因为这些肌肉乏力会导致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所以即使不存在结构缺陷也会引起腰痛。另外,肌群对脊柱结构的控制能力下降也会导致软组织和关节的反复损伤和退变。

以上病理变化与腰椎稳定性学说有关。该学说将腰背部划分为安全区和弹性区。安全区是指正常的功能性运动范围,而弹性区则位于椎体运动的极限区域。腰椎稳定性是指在日常功能活动中保持脊柱处于安全区的能力,而不会引起疼痛或进入弹性区。这对预防腰椎损伤至关重要,因为进入弹性区(运动极限区)将会增加腰部在负重下受伤的风险。

多裂肌的虚弱或功能障碍会导致较大的脊柱肌肉(竖脊肌)提前收缩,以试图增加脊柱的强度。竖脊肌的提前激活会在背部产生异常力量,导致背部疼痛。

因此,肌肉无力和肌群间缺乏协调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腰背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