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诊断

七、诊断

高血压诊断包括3个步骤:

①明确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②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③按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一)明确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室、家庭或动态血压的测量值。要求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5min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诊室和家庭测血压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22~26cm、宽12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

诊断标准如下:

①诊室血压: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SBP≥140 mmHg和(或)DBP≥90mmHg。SBP≥140mmHg和DBP<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但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②动态血压(A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24h平均SBP/DBP≥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0/70mmHg。

③家庭血压(H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测量家庭血压,SBP≥135mmHg和(或)DBP≥85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表3.1)。

(二)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即病因诊断,主要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临床上遇到以下情况时,要进行全面详尽的筛选检查:

①中、重度血压升高的年轻病人;

②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有怀疑线索,如肢体脉搏动波动不对称性减弱或缺失,腹部听到粗糙的血管杂音等;

③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差或者治疗过程中血压曾经控制好,但近期内又明显增高;

④恶性高血压病人。

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疾病和病因见表3.2。

表3.2 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和病因

(三)按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高血压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综合风险的评估并分层。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综合风险分层,有利于确定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优化降压治疗方案,确立更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和进行患者的综合管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用于分层的心血管因素、靶器官损害和相关临床情况见表3.3、表3.4。

表3.3 血压升高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续表

注:CKD指慢性肾脏疾病。

表3.4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注:TC:总胆固醇;I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左心室重量指数;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身体质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