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理
约70%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其演变过程可长达10~15年,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图6.4)。
图6.4 结直肠癌变过程模式图
(一)大体分型
根据病灶的大体形态,可分为溃疡型、隆起型和浸润型3类。
①溃疡型:多见。病灶侵及肌层形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中央凹陷,边缘隆起,向肠壁深层及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早期即可有溃疡,易出血,分化程度较低,转移较早。
②隆起型:病灶主体向肠腔内生长,形成凸出肿块,表面可形成溃疡,较少向周围浸润,预后较好。
③浸润型:癌细胞沿肠壁各层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局部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可无明显溃疡或隆起性肿块,分化程度低,早期易出现转移,预后较差。
(二)组织学分类
(1)腺癌
腺癌主要为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占75%~85%;其次为黏液腺癌,占10%~20%。
①管状腺癌:癌细胞呈腺管或腺泡状排列,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
②乳头状腺癌:癌细胞为粗细不等的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心索为少量血管间质。
③黏液腺癌:具有分泌黏液功能的癌细胞,病灶组织中可见大量黏液,恶性程度较高。
④印戒细胞癌:癌细胞胞核偏于胞质一侧,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深,形似戒指,病灶如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癌构成,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2)腺鳞癌
腺鳞癌由腺癌细胞和鳞癌细胞组成,多为中至低分化,常见于直肠下段和肛管癌。
(3)未分化癌
癌细胞为弥漫性片状或团状,无腺管状结构,细胞较小,形态较相似,排列无规律,预后差。
结直肠癌的同一个病灶中可以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类型,其分化程度不一定完全相同。
(三)临床病理分期
结直肠癌主要通过淋巴结转移,最先向肠壁和肠旁淋巴结转移,再到肠系膜血管根部和周围淋巴结。结直肠癌可以直接向周围组织器官进行浸润性生长,如直肠癌常侵犯膀胱、尿道、阴道等周围组织器官。当癌细胞脱落至腹腔后,可能出现腹腔种植转移。因此,对结直肠癌进行系统性分期,能明确病灶的范围,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过程,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拟订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证据。目前,多采用国际抗癌协会推荐的T(原发癌瘤)、N(区域淋巴结)、M(远处转移)分期(表6.3)。
表6.3 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AJCC癌症分期指南》,第8版,2017)
注:TNM分期前缀c为临床分期;p为病理分期;y为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肿瘤分期,如ypTNM为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分期;r为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出现复发。
(1)原发肿瘤(T)
①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②T0:无原发肿瘤证据;
③Tis:原位癌、黏膜内癌(累及固有层或黏膜肌层);
④T1:肿瘤浸润黏膜下层;
⑤T2:肿瘤浸润固有肌层;
⑥T3:肿瘤浸透固有肌层至肠周组织;
⑦T4a:肿瘤浸透脏层腹膜(包括肿瘤导致的肠穿孔、肿瘤炎症区域侵及浆膜);
⑧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其他器官或结构。
注:T4包括肿瘤穿透浆膜并侵犯另段肠管,或无浆膜覆盖处直接侵犯邻近器官或结构(如直肠下段侵犯前列腺等);肉眼与其他组织结构粘连者T分期以镜下浸润最深处为准。
(2)区域淋巴结(N)
①Nx:淋巴结转移无法评估;
②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③N1a:1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④N1b:2~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⑤N1c:肿瘤沉积于浆膜下、肠系膜或非腹膜被覆的结直肠周组织,不伴区域淋巴结转移;
⑥pN2a:4~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⑦pN2b:≥7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
①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②M1:有远处转移;
③M1a:一个器官或部位转移,无腹膜转移;
④M1b:两个或以上器官或部位的转移,无腹膜转移;
⑤M1c:腹膜表面转移,伴或不伴其他器官部位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