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断

四、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结合以下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当患者的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三者相互之间均有对应关系时,可诊断为颈椎病。

(一)体征

①颈部活动受限:在起病急性期,颈椎活动时,颈部轴向疼痛通常较为明显,从而影响颈部活动。

②颈周软组织压痛:颈部周围的上斜方肌、颈椎旁肌肉和(或)肩胛周围肌肉中经常出现触痛的扳机点。

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试验):让患者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放于头部患侧,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沿反方向牵拉,如感觉患肢有疼痛、麻木则为阳性,见于颈椎病(神经根型)。

④压颈试验(Spurlings试验):又称椎间孔压迫试验,患者头部后仰并向同侧旋转,检查者用手掌在患者头顶上方进行垂直下压,这时患者出现患侧上臂的放射痛,则为Spurling试验阳性。该体征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⑤颈脊髓压迫体征:颈椎屈曲时,脊柱向下和向四肢放射的电击样感觉为莱尔米特征(Lhermitte's Sign)阳性,与颈脊髓压迫有关。此外,霍夫曼征(Hoffman's Sign)可在颈脊髓受到压迫时出现。它是通过弹拨患者的中指远端指骨并观察拇指和(或)食指的反射性屈曲而诱发的。如果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如痉挛、反射亢进、阵挛、Babinski征等),更提示了脊髓损伤。

⑥其他体征:双侧肢体的肌力、感觉和腱反射的评估,可以协助明确沿肌节分布的无力、沿皮节分布的感觉障碍和反射变化,将有助于确定受损的神经根和(或)受累的脊髓节段。

(二)辅助检查

①X线检查:X光平片通常是颈椎病的初始影像学检查。然而,X片中发现的颈部退行性改变往往与颈部疼痛的关联并不大。常见的X片检查结果包括骨质增生、椎间盘间隙变窄、终板硬化、椎间关节和关节面退行性改变以及软组织钙化(凹陷)。颈椎的正位、侧位和斜位片可评估椎间孔狭窄、颈椎生理曲度。如果考虑韧带不稳,可进行过伸过屈位摄片。

②磁共振成像(MRI):评估神经和软组织结构的最优选择。它可以显示整个颈椎,而不会对患者造成辐射。矢状面和轴状面有助于明确神经和脊髓受压的程度,还能显示病理变化(如椎间盘突出、骨刺、韧带肥厚或关节面病)。T2加权图像上的脊髓高强信号可代表水肿、炎症、缺血、髓鞘病变或神经胶质病变。通过椎管矢状径和椎体矢状径的比值可以明确椎管狭窄。即正常值为1.0,比值小于0.8提示颈椎管狭窄。

③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很好地明确骨骼的状态。在评估钩椎或关节面肥厚导致的椎间孔狭窄时,它比普通X光片更敏感。然而,在评估软组织和神经根受压方面,CT的灵敏度不如MRI。

④神经电生理:在诊断颈椎病时,肌电图中的神经传导速度以及F波、H反射可作为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补充。它在区分神经根受压和其他可能并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周围神经病、神经卡压、臂丛神经损伤、肌病和运动神经病)方面具有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