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历程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历程

(一)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史中,医学和教育一直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作为集医学和教育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虽然发达国家的健康教育起步较早,但是真正受到重视也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疾病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发达国家的慢性疾病已经减少,转而被传染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疾病取代。许多国家都先后发表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宣言、法案,并建立了相关的机构。1974年,加拿大政府相关人员发表了里程碑式的政府层面的宣言——《加拿大人民健康的新前景》,首次把死亡与疾病归因于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学与卫生服务四大因素,阐明环境与生活方式是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改善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并制订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动计划,把卫生政策的侧重点从疾病的治疗转移到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上来。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自从1986年40多个发达国家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第一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会上提出了期望率先在发达国家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并发表了《渥太华宪章》,奠定了健康促进的理论基础。之后,从1988年到1997年,先后召开了3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概念从发达国家逐渐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记载过医疗卫生和体育保健知识。这可以算是中华民族健康教育思想的最早起源。19世纪初,随着西医的引进,现代健康教育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早期健康教育发展相对缓慢。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一场全国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向民众宣传普及卫生知识,这可以算是我国健康教育实施初期较成功的策略。我国健康教育学科理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政府从国家的角度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最好阐述。人类与疾病不断斗争,医学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渐从身体健康转向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未病先防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最佳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事业逐渐朝气蓬勃起来,社区健康教育理论和工作日益深入,相继成立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培养专业人员队伍,建立全国性的健康教育网络,为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人力和物力资源。对健康教育的研究,结合了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阐述了社区健康教育的作用,以及其计划、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详尽地指导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我国非常重视健康教育,特别是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健康教育对“健康中国”的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明确各级卫生部门必须重视加强健康教育工作,要将其经常化、制度化。2016年,第九届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明确指出,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策略。2018年,我国已经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纳入了“健康中国战略”。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施行,让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了法律依据,得到了质的飞跃。

(二)健康促进的发展历程

19世纪80年代,健康促进一词提出并逐渐被使用,欧美等国家纷纷推出大规模的政府主导的健康促进行动方针。1978年的《阿拉木图宣言》继承与发扬了世界卫生组织人人健康运动,拉开了健康促进工作的序幕。1986年,第一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举办并发表了《渥太华宪章》,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1988年第二届和1991年第三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提出了健康促进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作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和实践逐步完善并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末,主题为“新时代的新作用:将健康促进带入21世纪”的第四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举行,并在发表的《雅加达宣言》中指出了未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发展方向。2000年,第5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说明了健康促进是架起公平的桥梁,各国都应该行动起来推进健康促进计划。随着《曼谷全球健康促进宪章》的出版,21世纪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的序幕也随之展开,承诺把健康促进作为全球性重点工作,将健康素养作为未来健康促进行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健康素养作为最有前途的新思想和新策略是未来评价健康教育和促进最好的选择。

在20世纪初,《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工作行动计划》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的发布,是我国的第一次健康促进计划。在此之后,跟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国际中的快速发展步伐,我国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和措施。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了健康中国行动的总目标:到21世纪20年代初,建立健康促进政策体系、稳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直至2030年,使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得到控制,过早死亡率降低,人均预期健康寿命显著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对健康决定因素研究的深入,健康促进主要经历3个发展阶段:一是医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时代,忽视了社会的公正与平等及非卫生部门的干预作用,忽视了群众对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的作用,使社区开发的作用受到限制。二是行为阶段。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引入改善行为的工作方式,提出生活方式即行为危险因素的观点,使医学理论又增加了教育、行为、社会市场和政策等理论,大大地拓宽了健康教育的领域,超越了生物医学的范畴。三是社会、环境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认识到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强调以促进健康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政府对人民健康负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