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与分类

一、病因与分类

骨质疏松症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主要与衰老过程和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女性绝经早、白人或亚洲人种、脆性骨折家族史,以及体重偏低、运动量少、阳光照射不足、吸烟、营养失衡、不良饮食习惯等。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这些疾病有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过度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库欣综合征、胃肠道疾病等,以及任何可导致长期制动的疾病,如脊髓损伤患者在受伤后的前两周内制动的情形,或40岁后因摔倒或外伤导致骨折后卧床等情况,患者在此期间骨质密度水平会迅速下降。可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癫痫药,其他药物如化疗药、噻唑烷类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另外,各种原因(包括激素治疗、体重过轻和过度运动)导致的超过1年的继发性闭经也会导致骨量快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