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章 解读便秘

A章 解读便秘

撩开便秘的盖头来

为什么说便秘是一个“复合”病

奇妙的便秘序曲你一定要明白

结肠、直肠的神奇之功

你不可不知的名词

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等。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除肠道疾病外,许多肠道以外疾病都可引起便秘,不少药物也可导致便秘。不少便秘无器质性病因,如功能性便秘、盆底排便障碍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不是一个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表现,其中包括: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困难;排便困难合并一些特殊症候群,如:长期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完全感或需手法帮助排便;7天内排大便次数少于3次。

说到这里,我们先要讲一讲粪便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进食之后,食物中的营养被吸收后,余下的便是糟粕,糟粕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让大家感觉到“进出口”平衡带来的快感。如果只进不出,糟粕留存在身体中不能排泄,那么人体将变成垃圾堆积场,设想一下,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所以,排便刻不容缓!

食物从摄入到排出的时间正常摄食情况下,食物通过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到回盲结肠部时,食物已经经过了充分的消化、吸收,剩下的只是食物残渣了,通常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4小时,通过回盲部,食物残渣就进入大肠了,大肠实际上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盲肠像一条走不通的岔道,盲肠与结肠的交界处好似一道不开启的边门,食物残渣是进不去的,所以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实际上,就是进入结肠。

那结肠又有什么功能呢?

第一,结肠有吸收功能。结肠的吸收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吸收部位主要在结肠的开始一段,吸收水分每天为300~2500毫升,也吸收钠、钾等电解质。

第二,结肠有运输功能。食物进入结肠后,结肠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其内容物向前推进。其运动方式有蠕动、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推进运动和集团推进运动。蠕动是一种持续存在的运动,由一系列稳定向前的收缩波组成,这种蠕动方式可将粪便送入远端肠管,是结肠的主要运动方式。袋状往返运动由结肠环状肌收缩引起。不同的袋状往返运动交替反复发生,可使肠内容物与肠壁充分接触,有利于水和其他少量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分节推进运动可将结肠袋内的粪便推向下一段肠管,不再返回;集团推进运动是一种收缩强烈、推进速度较快、推进距离较远的蠕动,每天发生2或3次。

第三,结肠有储存功能。这一功能主要在结肠的下段,即将不能吸收的残渣暂时储存在这里。结肠的黏膜会分泌黏液,使黏膜很滑润,利于粪便向下传输。通常食物残渣在结肠中停留时间为10小时以上,在这一过程中,食物残渣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糖和其他水溶性物质被大肠黏膜吸收,食物残渣也逐渐由液体变成半固体和固体,同时经大肠内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粪便即形成了。可见,粪便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后的残渣和废料,其中含有未消化的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的黏液、胆色素、黏蛋白,以及消化道黏膜脱落的残片、上皮细胞、肠道的细菌等。通过结肠的正常传输,积存于乙状结肠部的粪便进入直肠,这时会引起一系列的排便反射,结肠、直肠、肛门、周围神经及肌肉共同参与活动,彼此协助努力将粪便排出体外。

那便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便意就是想排便的感觉。

当一阵阵便意袭来的时候,我们如果能跟着这种感觉走,赶紧上洗手间,排便的事通常可以完成得很痛快。但是便意却是稍纵即逝的。

便意,是人体及其他动物的一种本能感觉,您可以不在乎胃肠道昼夜不停的劳作,却不要怠慢便意,要不然,您可能会遇上麻烦。因为想排便的感觉并不是您希望产生就能产生的,如果您不理它,它就不理您,到时候想要那种感觉就不容易了。

要想弄清楚便意是怎么产生的,还得从粪便进入直肠的那一刻说起。

直肠是大肠的延续部分,长10~15厘米,下端与肛管(通常称其肛门)相接,直肠壁内存有压力感受器,能感受刺激并传递信号。多数情况下,直肠处于排空状态,以便随时接纳来自结肠的粪便与气体。当结肠集团性蠕动产生大的节律性推进性蠕动,将存在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内的粪便排至直肠壶腹部时,原来处于空虚闭合状态的直肠因粪便进入容量增大,导致直肠壶腹部腔内压增高。当压力上升到1.37千帕(140毫米水柱),刺激了直肠壁内的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马上产生神经冲动进行通风报信,带着来自直肠的信息沿盆腔神经和腹下神经报告脊髓腰髓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报告大脑皮质。当大脑皮质获知信息,就发出了解大便的指令,便意即产生了。

有进就有出,这看似很简单的常识,然而,看上去很简单的排便,实际上却很复杂,既关系到饮食、饮水问题,又关系到肠道、肌肉、神经等各种器官的协同作用。

排便是需要条件的。饮食的量及饮食所含有的纤维素要适当,并有足够的饮水量,使大便形成正常;胃肠道没有梗阻情况,消化吸收及蠕动功能都正常,肠道滑润,大便通过时没有障碍;有正常的排便反射,又懂得不随意抑制便意;腹肌和膈肌有足够的力量,能配合排便反射,合作用力将大便排出。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可以引起排便障碍。

排便是有反射过程的。通常情况下,直肠处于排空状态,里面没有粪便。当结肠的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直肠被充盈而受到牵拉,刺激了直肠壁内的感受器,神经冲动沿盆腔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骶2~4),脊髓神经反射弧沿内脏传入神经纤维(骶副交感神经)经过后根至脊髓圆锥孔内,在此通过脊髓视丘前束和侧束向上达到大脑皮质,产生便意。这时,大脑皮质、丘脑排便反射高级中枢再通过脊髓传出神经纤维及盆腔神经传出排便信号,引起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舒张,腹肌、膈肌、肛提肌收缩,腹内压增高。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闭口、鼻屏气增加腹压及肠腔内压,以帮助大便排出体外。由此可见,排便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啊。有时候环境条件不容许排便,觉得便意来得不是时候,这时候则由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发出冲动,随意收缩肛门内、外括约肌,有意识地制止排便。这样持续几分钟后,粪便就会返回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排便反射自行消失,一直要到下一次结肠的集团推进运动再次出现,重新启动排便反射。

健康人的大便情况是:食物入口进入人体,经过消化吸收到形成大便并排出体外,需要1~2天时间。在正常摄食的情况下,健康成人或年龄较大的儿童,一般每天排便1或2次,或1~2天排便1次。也就是每天不超过3次或每周不少于3次的有规律的排便,且不伴任何腹胀或肛门坠胀不适等感觉,大便成形,不干不稀,通常呈黄褐色,这是因为粪便含有粪胆素之故,但不应混杂血液等物。排便通畅,没有排不尽的感觉,每次排便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一般3~5分钟即可完成排便过程。粪便除食物残渣外,还包括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细菌。另外,还有一些消化液、胆色素,以及钙、镁等盐类。粪便中一般水分占65%,固体物质占35%。固体部分含有的细菌量最多。正常排出的粪便呈碱性。

此次大便与下次大便的间隔时间因年龄的不同,亦有不同。健康成人或年龄较大的儿童2次大便间隔时间不同,主要是由于个体差异、生活习惯与排便习惯的不同造成的。婴幼儿由于盆骶神经尚未发育完全,排便反射机制、结肠蠕动功能、摄入方式等关系,排便方式与成人有所不同。新生儿正常者每天大便3~5次,幼儿一般每天大便2或3次。

饮食对大便是有影响的。饮食会影响粪便的颜色、气味与量。进食瓜果及绿色蔬菜较多时,粪便可以变得绿一些;进食蛋白质食物较多时,大便常呈棕黄色;饮食较为清淡,粪便臭味较淡;饮食鱼肉荤腥,粪便臭味较重;进食煎炸食品,大便会偏干燥,进食粗纤维类,如玉米、山芋等食物较多时,粪便的量也会多一些;进食精细食品或进食较少,则粪便的量也较少。

气候环境对大便也有影响。气候炎热或久旱少雨的季节,大便会偏干硬些;气温偏低或环境潮湿,大便会偏软而容易解。

临床上,对便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而也就出现了许多类型,这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便秘的情况。

按发病时间的长短分类,分为慢性便秘和急性便秘。便秘时间长达一个月至半年以上者属于慢性便秘,反之则为急性便秘。慢性便秘有3个基本类型是慢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或为二者兼备的混合型。

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分类,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是指体内某些实质性器官发生病理改变而导致粪便通过障碍形成的便秘,而功能性便秘则是由于所进食物过少、食物过于精细、排便习惯受扰或滥用强力泻药等因素引起的,并非肠道实质器官病理改变而造成的便秘。

按便秘发生的原因分类,分为原发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原发性便秘是指由于进食少、排便习惯不良、滥用泻药、结肠运动功能障碍、排便动力不足或肠道肌肉松弛等原因引起的便秘。继发性便秘则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肛裂,肛周脓肿,腹腔及盆腔肿瘤,结肠良、恶性肿瘤,各种原因导致的肠梗阻、肠粘连,某些全身性疾病,继发性便秘是由疾病原因引起的便秘。

按粪块积留的部位分类,分为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粪便在结肠聚集而形成的便秘为结肠便秘,例如,结肠痉挛、结肠运动迟缓、结肠平滑肌张力低下造成粪便停留在结肠的时间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的排便困难;粪便在直肠聚集而形成的便秘为直肠便秘,如腰麻造成的肛门直肠平滑肌松弛,排便反射消失,使粪便长时间聚集在直肠内,不能及时排出而导致的便秘。

按平滑肌的功能状态分类,分为弛缓性便秘和痉挛性便秘。弛缓性便秘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与排便有关的肌肉张力减低导致的便秘,如年老体弱、营养不良、肥胖、膈神经麻痹等疾病造成腹肌、膈肌、肠道平滑肌、肛提肌等张力下降,肠道运动减弱,使粪便不能及时排出;痉挛性便秘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与便秘有关的肌肉张力过高或肌肉痉挛造成的便秘,如肠易激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造成的肠平滑肌张力过高以致痉挛,导致肠蠕动障碍引起的便秘。

按便秘的病理生理分类,分为机械梗阻性便秘和动力性便秘。动力性便秘的基础可能是肠道平滑肌病变引起,也可能是肠壁神经病变引起;按引起便秘的部位与机制,动力性便秘又可分为慢通过便秘、排出道阻滞性便秘及通过正常的便秘。

按便秘的严重程度分类,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便秘,是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的处理即能好转,不需要药物治疗或稍微用些药物就能解决的便秘;重度便秘,是指便秘症状持续,病人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中度便秘,则介于二者之间。通常所谓的难治性便秘属于重度便秘,可见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结肠无力及重度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