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疾病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可出现便秘症状。

肿瘤:肠道肿瘤、盆腔肿瘤可发生便秘。当肠道肿瘤晚期时,肿块在肠道内迅速生长,阻塞肠腔,导致肠道内容物阻塞,大便不通;或肿瘤发生在腹腔、盆腔中,肠道受邻近组织的肿瘤压迫,使食物残渣通过时受阻,而产生便秘。常见的肿瘤有结肠或直肠肿瘤,巨大卵巢囊肿及子宫肌瘤等。

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道阻塞不通,肠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发生障碍。引起肠梗阻的原因有炎症引起的肠粘连、嵌顿性内疝和外疝、腹腔内或腹膜后肿瘤压迫及肠道运动异常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有腹部绞痛,肠鸣音消失,大便秘结不通。

痔疮、肛裂:痔疮和肛裂发生便秘的情况较普遍。当痔疮和肛裂发生时,疼痛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排便困难。在痔疮和肛裂病人中,常因害怕排便时出血、疼痛,所以常忍着不大便,而经常不能按时排便,粪便越结越干,久而久之,干结的粪便又可加重痔疮和肛裂。由此可见,经常便秘是痔疮和肛裂复发的诱发因素。一旦痔疮和肛裂发作,又可引起排便困难,二者互为因果。因此,养成合理饮食、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也是避免痔疮和肛裂产生的主要预防手段。

急性肠炎:当肠炎急性腹泻时,大量的水液随泄泻丧失,导致肠道缺少水分,病人会在急性泄泻后出现短时间的大便干结,排便不畅。此时要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是生理盐水,保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

脑、脊髓病变:脑与脊髓病变可以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分布在肠壁的胸、腰交感神经作用过强产生便秘;脊髓马尾部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病理反射,也可以产生便秘。临床上常见的脑、脊髓病变有急性脊髓炎或脊髓损伤,这类病症主要是感觉障碍,导致大小便潴留而产生便秘,继而可转为大小便失禁。

内分泌疾病:不少内分泌疾病会影响肠道平滑肌功能,继而发生便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功能减退症、肠源性高血糖素过多、嗜铬细胞瘤等。这些疾病或使肠黏膜萎缩,分泌减少,或使结肠运动障碍,或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低下,肠腔扩张,导致粪便在肠腔中滞留过久,难以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