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与大肠癌
大肠癌与便秘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便秘是大肠癌的常见症状,是一种早期信号,尤其是发生在降结肠、乙状结肠的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轻视大便习惯的改变或不把便秘当回事,就会延误治疗时机。另一方面,便秘也是导致结肠癌、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防治便秘对预防大肠癌有积极的意义。
各种大肠的良、恶性肿瘤均可引起便秘,其中以大肠癌最为常见,因为大肠癌70%发生在结肠与直肠。位于降结肠、乙状结肠的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由于肿瘤部位与肿瘤特性的关系,便秘常是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例如左半结肠,其管腔较细,这种部位的癌组织类型多属于硬癌,特点是癌细胞沿肠壁四周环状浸润性生长,使肠腔缩窄产生梗阻,病人便会出现明显的便秘现象,这种情况提示肠腔已明显缩小,仅允许软便少量通过。还有些病人表现为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有时还会出现类似肠炎或痢疾样的腹泻。与此同时,病人多伴有不规则的腹痛、便血,大便次数较平常增多,服用治疗肠炎或痢疾的药物效果不好或易复发。当管腔进一步狭窄时,则会出现低位肠梗阻,表现为高度腹胀、阵发性腹部绞痛、肛门排便排气很少或完全停止。这是结肠癌晚期并发症之一。由于大肠癌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恶性疾病,便秘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便秘病人应对此提高警惕,在出现不明原因的便秘症状或出现与上述情况相似的症状时,应及时请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便秘又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大量实验证实,便秘病人结、直肠癌发生率明显增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长期慢性便秘,干燥的粪便经常滞留于大肠,不能及时排出,可对肠黏膜产生不良的机械物理刺激作用;肠道内部分尚未消化的脂肪、蛋白质等,在肠道厌氧菌作用下可产生胺类如亚硝胺、酚类、氨类、偶氮苯等化学致癌物质,还产生吲哚、甲基吲哚、硫化氢等毒性物质;高脂肪饮食,会引起胆汁分泌增多,其中胆汁酸在肠道厌氧菌作用下,可生成脱氧胆酸等致癌物质,脂肪的降解产物也可能有致癌或协同致癌作用。如果排便正常则能及时将这些致癌物质或有害物质不断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便秘,粪便及这些致癌物则长时间在肠道内停留,以致肠道内致癌物质含量增加,长期刺激肠道,容易诱发癌变,尤其是那些患有肠道息肉者,更易发生癌变。
所以,为了防治便秘,减少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开始注意,例如食物不宜过于精细,不能只进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高能食物不宜过多食用。据国外报道,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年结肠癌的发病率是非洲黑人的4倍,其原因在于西方饮食结构的特点缺少纤维素摄人,导致大便次数减少,便秘发病增加。我们应该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