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病人便秘

▲截瘫病人便秘

截瘫病人,由于脊髓横断面损伤,便秘几乎不可避免。

脊髓损伤:截瘫造成的神经损伤,导致感觉与反射功能异常。因为脊髓横断的早期可出现“脊髓休克”,此时,不仅脊髓神经支配的平面以下躯体运动及感觉功能完全丧失,而且胃肠反射功能也暂时丧失。这样一来,在进食后就不会出现大肠的集团推进运动,所以会造成便秘。脊髓休克期一般持续3~4周,以后随着胃肠反射的逐渐恢复,排便的情况才能有所好转。另外,因直肠感觉障碍,使病人完全感觉不到便意,也是造成便秘的原因。

运动障碍:截瘫病人不但会使阴部的肌肉瘫痪,而且腹部肌肉也多存在运动障碍,无法辅助排便。截瘫病人加上无法活动或活动量甚少,肌肉无力,都易导致便秘。

截瘫病人的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处于被动卧床状态,容易导致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食欲下降,食量及饮水量减少,导致粪便生成减少而引起便秘。

防护对策

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多吃些蔬菜水果,使饮食富含营养,同时又保证有足够的食物纤维促进胃肠蠕动。

培养大便习惯,每天定时用开塞露或按摩,或用轻泻剂等促进排便,养成有规律的大便习惯。便后应及时擦洗肛门,擦洗时应由前而后,以免大便污染前阴,并保持皮肤干爽,以防感染;如使用尿布,应选择棉布,不宜用化纤材料;如用尿不湿,应选择透气性能好、消毒严格的制品。插尿管者应每3~4小时放小便1次,以免膀胱挛缩,尿管应每周更换1次,预防尿路感染。

经常按摩腹部,可以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以利于肠胃活动,帮助排便。

定时翻身、叩背,促进咳痰,既可以避免形成坠积性肺炎,预防褥疮形成,又可以调畅气机,利于排便。

瘫痪肢体应给予被动活动、按摩或针灸治疗,预防肌肉萎缩,促进恢复;有部分能自主活动者,应加强自主功能锻炼,提高肌力,以协助排便。

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悲观、恐惧的心理,树立信心,调整心态,经常与病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尽最大的可能减轻他们精神上的负担及肉体上的痛苦,积极争取病人的配合。

制定康复计划,并落实措施,做好康复效果评定工作,及时掌握病人的感觉、运动恢复情况和括约肌的功能状态,并创造条件争取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