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龄自测

▲根据年龄自测

新生儿便秘

新生儿出生后4小时左右应有胎粪排出,且最迟不超过出生后48小时。若超过此期限并出现持续性便秘,同时伴有腹胀、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往往与先天性肠道畸形有关,如先天无肛门。孩子出生1~2天内不见胎粪排出,腹部胀满,喂奶后频繁呕吐,应考虑是直肠闭锁或没有肛门。由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导致急性完全性低位肠梗阻,会导致新生儿死亡。所以,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应该请医生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手术矫正治疗措施。根据畸形类型,对肛门直肠狭窄者,采取扩肛术;对无肛门者采取肛门成形术;对直肠型高位畸形采取结肠造口术。孩子出生后有过粪便排出,但是接着就出现严重的便秘并且有明显的腹胀,应考虑先天性巨结肠症。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因结肠神经的病变,使该处平滑肌不能松弛而造成肠腔狭窄,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粪便难以通过狭窄部位,就堆积在肠腔内,导致结肠明显扩展,发生严重的便秘。疑为先天性巨结肠症,应请医生诊治,必要时需要做X线检查,确诊后及时做手术治疗。新生儿若是母乳不足,或肠壁肌肉活动力弱,或喂养牛奶等引起的功能性便秘,情况一般良好,没有呕吐现象,只要适当调理即可恢复正常。

儿童便秘

儿童发生便秘,常见的原因有贪玩,忽视便意;偏食,膳食纤维过少;紧张或环境改变;因有肛裂或痔疮而害怕大便等。贪玩的小儿常常因玩得起劲而顾不上大便,由于经常忽视便意,不定时排便,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大便就变得干结而不易排出。偏食的小儿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不喜欢吃水果与蔬菜,喝水也不多,或者只吃那些煎炸的食物或零食,或者胃口实在太小,摄入的食物过少、过细,这样,由于食物中缺乏纤维素,食物残渣过少,对肠道的刺激就减少或减轻,以致反射性蠕动减弱,造成了便秘。也有一些喂牛奶较多的小孩,因为牛奶中含酪蛋白较母乳多,在胃内遇酸凝成硬块,不易消化,容易使大便干结。精神紧张或环境改变或生活习惯改变的小儿,可使排便反射发生障碍而引起便秘。有肛裂或痔疮的小儿,常因每次排便时会产生疼痛,就不愿意解大便了,大便不解出,停留在大肠的时间越久就越硬,更加重了肛裂或痔疮,造成恶性循环。

青少年便秘

常见的原因有排便习惯不良、饮食习惯不良,运动量大又不喝水等。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青少年时期依然如此,有便意时正遇上时间、环境不容许排便的情况,只好等待,过了一会儿,便意消失,又没有了排便的感觉,粪便在肠道停留,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就变得坚干难解了。时间一久,继发性地引起肛裂、痔疮,更加害怕大便,大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越久,便秘就会更加严重。有些青少年喜欢高蛋白质饮食而不愿意吃一点蔬菜,喜欢吃“麻辣烫”却不愿意喝一口水,膳食纤维少,水分严重缺少。还有一些住读的学生,喜欢睡懒觉,早上起得迟,眼看就要迟到,哪有时间顾上吃饭、喝水、上厕所呢?青少年犹如早上冉冉升起的太阳,处于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阳气旺盛,若运动量大,又不爱喝水,会导致阳盛有余,不但面部容易长疖生疮,而且大便变得很干很硬,排出困难。以上情况引起的便秘均属于功能性便秘,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重视,养成生活规律的好习惯,消除导致便秘的原因,便秘就会不药而愈。

成人便秘

导致成人便秘有功能性因素和器质性因素。

功能性便秘

进食物过少:感冒、高热、牙齿痛、恶心呕吐或其他疾病的原因造成进食过少,使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肠蠕动缓慢,不能及时将食物残渣推向直肠。食物残渣在肠内停留时间一长,水分被过多吸收就造成粪便干燥,引起便秘。

水分损失过多:在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失血及发热等情况下,体内水分过度损失,造成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会代偿性引起粪便干结,出现便秘。

食物过于精细:吃的食品过于精细,或者长期食用低渣的罐头食品,或者因为消化能力减弱,吃食吐渣,使消化道内缺乏必要的残渣,对肠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进入直肠后的粪便残渣因为量少,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10多年前,西方国家普遍认同的“精细饮食”,造成便秘病人甚多,就是这样的原因。

排便动力不足:排便时不仅需要肛门括约肌的舒张、肛提肌向上向外牵拉,而且还需要膈肌下降、腹肌收缩、屏气用力来推动粪便排出。年老体弱、久病卧床、妇女产后之人,可因膈肌、腹肌、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减弱,腹压降低而使排便动力不足,造成粪便排不干净,粪块残留肠内,因而发生便秘。所以老年人多出现便秘的问题。

排便习惯受扰:一些人把大便当作无关紧要、可早可迟的事,忽视定时排便的习惯;或因工作过忙、外出开会等,拖延了大便时间,使已到了直肠的粪便返回到结肠;或由于突然的精神因素导致情志抑郁,忧思气结等忘记了排便。还有长途旅行、出差探亲等原因,往往使得人们的生活规律发生了改变而未能及时排便,久而久之,使直肠对压力的感受性降低,终于形成了便秘。

滥用强力泻药:有些便秘病人未经医生同意,自己随意到药房买些泻药轻率使用,反而使便秘程度加重,造成严重的后果。长期滥用泻药,使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降低,即使肠内有足量粪便,也不能产生正常蠕动及排便反射,因而导致顽固性便秘。比如有的病人长期使用番泻叶帮助排便,却不知番泻叶中含蒽醌衍化物,其泻下功效及对肠道的刺激作用十分强烈,会引起腹痛,但经常使用,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泻药的依赖性。其中的不良反应甚至还会酿成大祸。

以上由于妊娠、出差、生活规律改变、饮食辛辣煎炸或过少过精、突然遇到精神刺激或情绪不良、结肠功能紊乱、服用某些影响肠功能的药物而出现便秘,为功能性便秘,只要消除了以上因素或适当做一些自疗,情况就能大大好转或恢复正常。

器质性便秘

直肠和肛门部位的病变:直肠和肛门接近大便的出口处,这些部位发生的病变常见的有肛裂、痔疮、肛门周围脓肿和溃疡。有些病人患有肛裂和痔疮等肛门疾患,因恐惧疼痛、害怕出血、不敢大便而拖长大便间隔时间。这都可能使直肠壁上的神经细胞对粪便进入直肠后产生的压力感受反应变迟钝,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而不引起排便感觉,形成习惯性便秘。有的病人在该部位做过手术已形成瘢痕或肿瘤瘢痕性狭窄等,也是形成器质性便秘的重要原因。

结肠部位的病变:结肠部位的病变亦会形成便秘。比如结肠良性或恶性肿瘤、肠梗阻、肠绞窄、结肠憩室炎、肠结核、阿米巴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连、先天性巨结肠症、硬皮病等。结肠部位的病变由于影响了粪便的推进等机制而造成便秘。

肌力和神经系统受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肌力减退,或神经系统受损使得肠壁平滑肌、肛提肌、膈肌或腹壁肌无力等使排便困难。如慢性肺气肿、严重营养不良、多次妊娠、全身衰竭、肠麻痹等可以造成肌力减退而引发便秘。若患有过敏性结肠炎、大肠憩室炎、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可以导致大肠痉挛,肠蠕动失常,使粪便通过不畅而形成便秘。若病人发生脑血管意外,脑脊髓肿瘤、截瘫、多发性神经根炎等神经系统损伤的疾病时,可以发生因神经传导障碍而导致的难愈性便秘。因为该神经系统累及到支配肠的神经,而神经损伤往往难以修复,故发生的便秘不容易被彻底治愈。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或代谢疾病也可以发生便秘。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肠肌松弛、张力减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腺垂体功能减退时肠的动力减弱;尿崩症伴失水;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这些疾病均可出现便秘。

化学药品的影响:某些药物和化学品、吗啡和阿片制剂能使肠肌松弛,并抑制中枢,降低对排便反射刺激的敏感性;抗胆碱能药、神经节阻断药及抗忧郁药能阻断M胆碱受体,使肠肌松弛;次碳酸盐以及氢氧化铝有收敛作用;铅中毒引起肠痉挛等,均可引起便秘。临床上常见的引起便秘的药物有: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溴丙胺太林、吗啡、苯乙哌定、碳酸铋等。此外,铅、砷、汞、磷等金属中毒都可引起便秘。

因此,成年人从前大便通畅,近期发生便秘,而且进行性加重,但又找不出适当的理由,通过饮食调整、一般治疗等未见好转,应去医院请医生进行详细检查。若伴有明显的贫血症状以及消瘦等情况,应考虑结肠憩室、肠道肿瘤的可能性,马虎不得。

那便秘者还需做哪些检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