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吃,你不会便秘 跟我吃什么?跟我吃芋头
莫诮蹲鸱少风味,赖渠撑住过凶年。
——宋·陆游
歉岁粒米无一收,下有蹲鸱馁不忧。
——明代·屠本睃
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热,天子不如我。
——宋代民谣
俗称芋艿、蹲鸱、芋魁、芋根、土芝。天南星科。芋头原为野生,后为人栽培。苏轼在《玉糁羹》诗中称赞芋头香甜比作龙涎香。闽南等地还流传着中秋佳节吃芋头的习俗。苏南地区在中秋节也有吃红糖烧芋头的习惯。含有团圆、吉利的意思。在广东等地方,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种习俗。
芋头在饥荒之年,曾为穷苦百姓生存作过贡献。唐代段式成《酉阳杂俎》记载,野生芋头切块晒干,以面粉拌和成代用粮。宋代有则民谣:“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热,天子不如我。”陆游诗云:“莫诮蹲鸱少风味,赖渠撑住过凶年。”明代屠本睃诗曰:“歉岁粒米无一收,下有蹲鸱馁不忧。”李时珍对此概括为:“彼人种以当粮食而度饥年。”
芋头既作粮食,又为秋季蔬菜,多在中秋节之际应市。据说吃芋头,有全家团圆吉利的寓意。通常有香芋、白芋、野芋三类,其中以香芋较名贵。福建南普陀寺、开元寺僧人,善用香芋做素席佳肴,南京朝天宫道士曾用野鸡作馅制芋粉团,颇享盛名。《新修本草》称之“正可煮啖之。兼肉和羹甚佳”。古典文学如《红楼梦》等名著,载有芋饼、煨芋艿、烤芋片、糖芋艿、芋艿丁粥、白菜煨芋头、猪头肉烩芋头等,滑嫩柔软,鲜香粘糯。台湾高山族爱将芋头米饭同香蕉混食,亦别有风味。如今为菜,可烹饪多样美味佳肴,素吃、荤食、红烧、白煨均可,尤以做甜菜著称于素席。
关于芋头,有一则林则徐请洋人吃闽南特产“八宝芋泥”的故事:有一次林则徐被邀请出席洋人宴会,席间,洋人端出一种冒烟的“小菜”。林则徐用汤匙舀起,放在嘴边吹吹,引得哄堂大笑,原来这是冰淇淋。过几天,林则徐回请那帮洋人,席上摆着一大盆乌油晶亮,散发着香气的佳肴,洋人好奇地拿汤匙舀起一大块就往嘴里送,不料他们被烫得暗暗叫苦不迭。这种“八宝芋泥”是用芋头蒸熟后捣碎,加上猪油、白糖、冬瓜霜、红枣、花生和桂花露,放在盆内蒸熟而成。由于蒸熟的芋泥表层蒙着一层猪油,而里面的蒸气热度很高,看不出来,因此被烫着了。很多旅居海外的闽南侨胞回到家乡后,也很喜欢尝尝这种家乡菜。
芋头入药首载于南朝梁人陶弘景《名医别录》,其性平,味甘辛,入胃、肠二经。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补益肝肾,散结和调节中气化痰的功用。诸多古医籍屡屡记载,芋头主治瘰疬即淋巴结核,补虚调中气,益胃宽肠。如《随息居饮食谱》载芋头“久服散瘰疬”。《滇南本草》载芋头“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又《日华子本草》称其“破宿血,去死肌”。《别录》载芋头“主宽肠胃,充肌肤”。又《本草拾遗》曰:“吞之开胃,通肠闭。”据此,《红楼梦》第五十回描述贾府贵族“每日肥鸡大鸭,吃腻了肠子”,则配食“蒸大芋头”来舒胃通肠,效果甚佳。
现代医药研究表明,芋头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芋头含热量79千卡。三大营养素蛋白质2.2克,脂肪0.2克,糖类17.1克,膳食纤维1克,矿物质微量元素钙36毫克,铁1毫克,磷55毫克,钾378毫克,钠33.1毫克,铜0.37毫克,镁23毫克,锌0.49毫克,硒1.45微克,维生素A 27微克,维生素B1 0.06毫克,维生素B20.05毫克,维生素B60.15毫克,维生素C 6毫克,维生素E 0.45毫克,胡萝卜素0.16毫克,叶酸30微克,泛酸1毫克,烟酸0.7毫克。还含有淀粉、糖类、黏液、皂素等成分。
近年还发现芋头含微量元素——铜,故很适于老幼、胃弱、恢复期病人食疗,尤其所含丰富的钾,为人体重要矿物质元素之一。若缺钾,人就容易出现疲劳、食欲缺乏、便秘、烦躁,此时吃些芋头,则可避免上述情况。以芋头为主药制成芋头丸,还可辅助治疗各种癌症,对淋巴结核有很好的疗效。
芋头所含的矿物质中,氟的含量较高,具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作用。
芋头中有一种天然的多糖类高分子植物胶体,有很好的止泻作用,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乳腺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患者及其伴有淋巴肿大、淋巴结转移者有辅助治疗功效。芋头可作为防治癌瘤的常用药膳主食,在癌症手术或术后放疗、化疗及其康复过程中,发挥其辅助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