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掉进的“大坑”

一、我曾经掉进的“大坑”

1.以为期望效用最大化投保决策模型忽略了收入约束的影响

正是由于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的投保决策模型看起来是局部思维而非全局思维,我曾经陷入思维混乱中,以为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的标准投保决策模型忽略了收入约束的影响。

我当时的想法是:从期望效用最大化投保决策模型来看,只要投保的期望效用大于不投保的期望效用,消费者就选择投保;在满足“投保的期望效用大于不投保的期望效用”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多少保额则取决于多大保额能够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该决策模型属于上一节所述的“局部思维”而非“全局思维”,看起来陷入了保险自己的“小圈子”里,忽略了有其他消费品在消费者大脑中与保险激烈竞争,或者说,忽略了收入约束或预算约束的影响。

因此,我曾经认为,经济学对投保决策处理方式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将投保决策独立出来按照期望效用最大化准则来确定买不买、买多少,未能从整个消费角度,按“总的消费效用最大化”去考虑保险需求问题。

2.期望效用最大化投保决策模型已经考虑了收入约束

但是,经过很长时间思考我才发现,实际上,在计算投保的期望效用时,投保带来的财富变化已经将保费支出考虑在内了,或者说是将投保的“成本”考虑在模型内了。而保费支出对应的效用减少,如图3-3中的UA-UC,其实就是购买保险的机会成本,即放弃掉的最大收益(本来可以将保费用于其他消费支出带来的效用)。考虑了机会成本,其实就是考虑了收入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