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人如何规划储蓄

一、理性人如何规划储蓄

人们为何要储蓄呢?按照经济学理论,理性的消费者会追求一生效用的最大化,或者说,理性人会妥善安排自己一生的活动以获得最大享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理性人需要合理分配自己的终身收入,以获得理想的终身消费模式,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必须为未来尤其是失去劳动能力或退休后做好规划而不能只考虑当前。

用于解释消费者应该如何规划当前消费和未来储蓄的、被广泛接受的两个理论分别是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性收入假说。安东和莫迪利亚尼1963年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个人在开始工作期间收入较低,壮年时期收入较高,退休后则没有收入,于是,理性人会在壮年时期进行储蓄,为退休后的消费积累资金。这看起来像是常识,但安东和莫迪利亚尼的实质贡献是将这一理念处理为一个正式的模型——用于消费和储蓄研究的生命周期决策模型。与生命周期假说类似,弗里德曼1960年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理性人希望拉平自己一生的消费水平,并通过评估自己的持久性收入来做到这一点。所谓持久性收入,是指个体会将其未来所有劳动收入在一生中进行均衡分配,确保其一生保持不变的消费支出水平,这一不变的消费支出水平就是其持久性收入。弗里德曼的意思是说,个体应该将壮年时期收入超出持久性收入的部分进行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