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表
标准保险经济学:也称传统保险经济学,或主流保险经济学,是指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现代保险经济学体系,在决策者完全理性假设条件下推演供需双方的行为和保险市场形态。
市场异象:指基于决策者完全理性的新古典经济学所无法解释的市场现象。
行为保险经济学:指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的保险经济学体系,分析有限理性的保险供需双方如何进行投保决策和承保经营决策,并分析供需双方的决策和行为对保险市场的影响。
公平保费(一):指纯保费,由于这部分保费是保险公司从客户那里收进来又赔给客户的,并未额外收费,故称公平保费。
公平保费(二):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因为完全竞争条件下保险公司收费正好覆盖所有成本(包括资本成本),没有额外利润,故称公平保费。
附加费率:等于“附加保费/纯保费”。
过程理性:在信息收集成本和信息处理成本的限制下,人类只能追求“局部最优的”或“令人满意的”选择,即经过适当程度的深思熟虑后作出选择,但不可能实现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全局最优”选择。
标准投保决策理论:指在理性假设条件下,标准经济学或标准保险经济学描述人们如何进行投保决策的理论。
行为投保决策理论:指在有限理性假设条件下,行为保险经济学描述人们如何进行投保决策的理论。
投保决策的边际效用均衡模型:指面对众多商品,人们按照边际效用均衡原则确定自己该购买多少保障性保险的决策模型。即当单位支出的保险边际效用大于其他商品边际效用时,决策者选择购买保险,并且将保额增加到边际均衡(单位支出的保险边际效用等于单位支出的其他商品边际效用)为止。
保险边际效用:指购买保险带来的边际效用。
系统1:指直觉思维系统,反应迅速。
系统2:指理性思维系统,反应缓慢。
可得性启发式:指人们通过能回想(或回忆)到的例证数量和回想的容易性(或流畅性)来评估这类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概率。
感知概率(或主观概率):指决策者根据启发式原则(如可得性启发式)得到的概率。
风险判断偏差:指个体主观概率与客观概率之间的差异。在保险公司可以准确评估风险的条件下,风险判断偏差指个体主观概率与保险公司定价概率之间的偏差(这里排除了保险公司故意做出事故发生率保守假设以便获取利润的可能性)。
低估(高估)风险者:主观概率低于(高于)客观概率的决策者。在本书中,特指在保险公司可以准确评估风险的条件下,投保决策者的主观概率低于(高于)保险公司的定价概率(这里排除了保险公司故意做出事故发生率保守假设以便获取利润的可能性)。
保险风险:指保险公司或保险产品承保的风险。
情感距离:指观察到的风险事件受害者与自己(观察者)的情感紧密程度,情感越紧密,情感距离越小,该风险事件对自己的主观风险影响越大。
经验决策:指决策者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决策可能的结果以及相应的概率,只能依据自己有限的相关经验进行决策的过程。在本书中,经验决策是相对于描述性决策而言的,在描述性决策中,决策者知道决策可能的结果及其对应的概率。
伯努利效用函数:指丹尼尔•伯努利发明的、标准经济学使用的具备边际效用递减特征的效用函数。在伯努利效用函数中,决策者一定是风险厌恶的。
全景效用函数:指本书对前景理论价值函数不适用于投保决策的两个缺陷进行修正后得到效用函数。前景理论价值函数的两个缺陷:一是未考虑保险经常承保大额损失尤其是超大额损失的特点;二是过于体现“小局观”或“流量决策”,无法体现财富存量对投保决策的影响。
客观收益率:指投资者基于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计算的储蓄产品的内部收益率。
感知收益率:指客户感觉到的储蓄产品的收益率。
第一感知收益率:指储蓄者按照银行存款思维确定的储蓄性保险产品的感知收益率,第一感知收益率=年度给付/所交保费。
第二感知收益率:指储蓄者按照保险利益演示表计算的“总保险金给付额/总保费”来确定感知收益率的高低,“总保险金给付额/总保费”越大,感知收益率越高。
供给改变需求:指保险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或行为,力图改变客户对保险的看法和购买行为。
保险产品的行为学设计:指通过设计让产品尽量吻合人性的需要,甚至是吻合人们的非理性需要,进而使人们能够接受本来不愿接受的保险产品。
沉没收入:指一旦有了一定数额的固定收入,这个固定收入会在个体心理上成为“沉没收入”或“沉没收益”,在未来决策中会将其忽略。
营销价值:指销售员通过与潜在客户的各种互动,使潜在客户心目中可能购买的商品的主观价值得以提升的部分。
情感价值或情感效用:在营销员创造的营销价值中,与营销员有关但却与(保险)产品无关的部分。
成熟型保险公司:指承保能力强劲、销售渠道健全、销售队伍强劲有力、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自己的市场声誉和品牌、有一定的市场势力的保险公司。
初创型保险公司:指成立时间不久、销售渠道尚未理顺、与专业中介的谈判力虚弱、销售队伍不成熟、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缺乏市场知名度和品牌的保险公司。
基于停产点的定价:对于初创型公司而言,在公司品牌和市场知名度缺乏的情况下,为了获得业务,往往只能将价格定在“停产点”之上,只要满足“价格>平均可变成本”即可。
赌博性承保:或赌博性定价,指对于风险成本不可预知的保险业务,保险公司的定价无法做到心中有数,无论定价高低,都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在经营上具有一定的赌博性。
保险公司管理层风险厌恶:当保险公司由于巨灾风险等原因出现无偿付能力甚至破产时,管理者的职业声望会受到很大损失,而且公司管理层无法像公司投资者那样通过事前分散投资来分散风险,因此,保险公司管理层在承保决策上往往较为保守。
承保决策中的模糊厌恶:对于无法准确度量的模糊风险,当精算师和核保师制定保险费率时,往往会将出险概率估计值和损失估计值扩大一些,提高费率甚至拒绝承保。
正常价格竞争:指保险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下的最优定价行为,不同公司的成本结构、品牌等不同,导致各有不同的最优定价。
恶性价格竞争:指保险公司故意将价格定在利润最大化定价或最优定价之下,以便抢夺业务,不但对竞争对手造成负面影响,也对自己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租值耗散:指资产本来可以带来的租值,由于某种原因而下降或消失了。
决策效用: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大脑想象的某项选择带来的效用。
体验效用:指某一选择实施后带来的快乐体验,如购买物品后从享用物品中获得的效用。
记忆效用:属于体验效用,等于“(体验峰值的效用+体验终值的效用)/2”。
互联网保险:第一层含义是指针对互联网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而开发和销售给互联网企业或互联网用户的保险;第二层含义是指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本书主要讨论第二层含义的互联网保险。
边缘群体:指那些财富水平刚好高于“满足生理需求的财富水平”、但余钱不多的人群。
精准营销:指直接向本来就有需求(愿意支付市场价格购买)的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