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感知收益思维条件下: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缺乏导致投资者犹豫不决

二、第二感知收益思维条件下: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缺乏导致投资者犹豫不决

在第二感知收益思维方式下,投资者通过计算感知收益倍数来度量投资收益率,感知收益倍数=总保险金给付额/总保费。

但是,对同一个长期储蓄性保险产品,往往有多个感知收益倍数,到底以哪个作为决策基准,往往令人头痛。例如,投资者打算购买一个终身年金保险产品,保单利益演示表会演示到被保险人105岁时结束,进而可计算一个最大感知收益倍数。但实际上,当被保险人提前死亡或提前退保时,保单会提前结束,据此,投资者可以计算得到与各种保单可能结束时间对应的各种感知收益倍数,基本规律是,保单结束越早,感知收益倍数越低。接下来的问题是,面对如此众多的感知收益倍数,决策基准是什么?购买这份保单是否合算?投资者思考起来并不容易。

也就是说,长期储蓄性保险的投保决策对投资者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而大多数投资者都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进而会形成决策困难,导致潜在投资者们犹豫不决,无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