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孙丹青老师领衔的长宁区艺术创新团队成果书稿付梓,由衷地对孙老师的敬业和执着感到钦佩,也真诚地为艺术创新团队中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感到高兴。

这本书稿,是孙丹青领衔的“《学校艺术文化创意园建设的行动研究》开拓团”近三年实践研究的成果。书稿是实践研究成果的外显形式,也蕴含着孙老师多年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更体现了长宁区在人才培养中形成的机制。

创新团队是长宁区委组织部为建设区域人才高地而搭建的一个团队创新发展的平台,是为了建构一种创新人才的发展模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孙丹青老师领衔的长宁区艺术创新团队,以市、区名师为业务引领,以延安中学为工作基地,以艺术创新为工作目标,担纲起了艺术创新和师资优化的重任。

创新团队具有清晰、明确的行动机制:首先,是形成了从创新团队到市种子计划,再到区教研团队“三位一体”的教研联动机制,保障了条块整合、减负增效;其次,是确立了从专家援助到导师帮助,到同伴互助,再到学员自助的“一条龙”研修模式,促进团队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是采用了从任务驱动到化整为零,网络交流,再到师训联动的多元化研修策略,激活了团队的工作能力与能量。

除了拥有一套高效的工作机制,创新团队还具有多元的策略框架:在团队研修内容上,形成了“音乐专项的主题研究与创新团队的机制研究”同步进行的“双轨制”特色;在团队研修模式上,具有行政干预与“去行政化松散运作”相结合的个性特色;在研修的成果导向上,形成了“以课题带项目到以项目带教师再以教师带教学”的“纵贯式”特点。

孙丹青老师领衔的这个创新团队,除了在以往的个人荣誉、教学评优、论文发表、课题设计、科研获奖、艺术比赛等领域注重“量”的收获外,更注重“质”的提高。在这个团队中,培训层面从“项目组”走向“名师基地”;课题研究从“区级”走向“市级”;教师能力从“教学”走向“全能”;教师发展从“带头人”走向“特级”;职业身份从“一线”走向“教研员”……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所在的学校都找到了艺术教育创新的生长点,通过3年的精心打造,这些生长点与学校原有的文化同生共长、重焕光彩!

《音乐教育新探》的出版是创新团队成果的缩影。该书以项目研究为支撑,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南,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新课程理念做了深层次的剖析解读,也对新课程与新教材的实施提出了实践层面的构想。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该书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实践。该书以研究报告、论文、案例、教案、教育随笔等形式,反映了中学艺术(音乐)教育教学的成果,实现了项目研究的经验交流和艺术教育的资源共享。可以说该书是一本具有实践亲近感的经验汇总,是一本贴近一线艺术教师的文化读本。

展望艺术教育改革新时期的要求,在体现全面践行“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等理念导向的同时,非常强调地区、校本和教师的特色发展。希望艺术创新团队,继往开来,不断创新,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更好地完善艺术项目布局,打造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为形成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定位相匹配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并体现上海特色和示范效应的学校艺术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