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口风琴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三、开展口风琴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组成,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吹奏口风琴时,手指的运动能平衡左右大脑神经中枢,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

【设计理念】

从六年级过渡到七年级,口风琴的指法逐渐从简单到复杂,吹奏的乐曲也将从单声部向多声部过渡。《春游》这首乐曲是七年级第一单元《缤纷四季》中的演奏曲目,是一首以和声烘托旋律的歌(乐)曲。由于声部的设置,可以实现从单声部吹奏向多声部吹奏的过渡,让学生在体验声部协作的同时,掌握音程及和声的概念。此外,歌曲的旋律优美抒情、意境淡雅怡情,这使《春游》成了一首既有知识技能、又有审美价值的声乐或器乐作品。七年级开学之际的器乐学习,选择它是必然又可行的。

【教材分析】

《春游》是由李叔同作曲的我国创作歌曲中最早的一首三声部合唱曲。歌曲旋律流畅柔美,6/8的节奏摇摆而欢快,歌词文雅秀美,描绘出了一幅淡雅幽静、风和日丽的春景。受西方留学影响,曲调带有西洋圆舞曲的风格,这恰好又和“春风拂面”“游春人行”的词意极其吻合。由于运用了多声部,春天的色彩更加丰富与立体,为学生学习和声吹奏、明晰音程概念以及感受音乐意境提供了极佳的蓝本。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吹奏《春游》,感受6/8的律动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引发对多声部音乐的兴趣;了解李叔同及《春游》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知识技能:学习音程与和声的概念;体验音程色彩,初步掌握两声部的吹奏技能,做到纵向声部的节奏整齐、力度均衡。

过程方法:运用合作法,进行声部合奏训练,使学生感受和谐均衡的和声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运用探究法,学会在了解音程知识的基础上为乐曲编配第二声部,并对乐曲进行节奏、音效的创编与表现,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能力分层设计】

一、根据学生不同的口风琴吹奏水平,允许他们选择简化或原有的乐谱进行练习。

二、在合奏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喜好,选择吹奏或进行打击乐器伴奏,或进行音效的模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口风琴的吹奏,了解音程和和声的知识,做到两声部的整齐均衡。

教学难点:为乐曲编配和谐的第二声部。

【教具】

多媒体、钢琴、电子琴、小型打击乐器等。

【年级】 七年级。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及说明】

一、导入——复习与感受

(一)复习吹奏《春游》主旋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吹奏《春游》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也学会了跨指法、扩指法及变音的吹奏。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把主旋律声部完整地吹奏一遍。(学生完整吹奏《春游》主旋律)

环节说明:在第一课时,教师已经教授了乐曲主旋律部分的吹奏,因此为了做好衔接与巩固,验收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完整吹奏一遍是非常必要的。

(二)师生合作演绎《春游》这首乐曲的主旋律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不错。其实啊《春游》是一首4乐句歌曲,而且歌词非常抒情典雅。因此,老师在此想一展歌喉,我想请2位同学用口风琴为我伴奏,其余的同学静静地聆听,体验歌曲旋律与歌词所描绘的意境。请吹奏口风琴的同学加上最后一句乐句作为前奏。(师生合作演绎《春游》)

环节说明:通过教师演唱、学生伴奏的形式,既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已学技能,也展现了教师个人音乐素养。这是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环节。

(三)欣赏童声两声部合唱版本《春游》

师:听完老师的演唱版本,接下来我们再来听听另一个童声演唱的版本。同学们来对比一下,与刚才老师的演唱相比,它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你在听觉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1: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合唱,是多声部的,感觉声音更丰满。

生2:感觉声音很有层次感,表现力也比原先的独唱强。

师:哪个版本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更立体?

生:合唱版本。

环节说明:两声部的合奏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的内容,在吹奏之前通过欣赏让学生感悟到多声部乐曲的独特音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四)简介歌曲,导入课题

师:对,刚才我们所听到的版本,其演唱形式是二声部童声合唱,在听觉感受上更立体。这首歌,是由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三声部合唱曲,歌名叫《春游》。李叔同是我国20世纪初的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在一次畅游西湖时,李叔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形象鲜明的歌曲。刚才同学们一致认为多声部的演绎更能体现鲜明立体的音乐形象,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感受多声部音乐的魅力。(PPT出示课题)

二、新授——新知与实践

(一)简介和声与音程

师:说起多声部音乐,那就必须提到和声。和声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听上去很专业,实际上很简单。在音乐上,把音的横向组合称之为旋律,音的纵向组合称之为和声。今天我们学习和声的最基本结构——音程。我们先来看看歌曲的第一小节,就以第一个音为例,音响就是3和5的叠加。如果说路程是指路与路之间的距离,那么音程是指什么呢?(答:音与音之间的距离。)音程有两种,一种是旋律音程,两音先后发音。另一种是和声音程,两音同时发音。我们今天所要学习和实践的就是和声音程。

(二)音程的计算方法

师:如同路程是有距离长短的,音程的计算单位是度。从本音开始向上或向下数,有几个音就是几度。(PPT演示)

图1 音程的计算

师:1到1就是一度。1到2就是二度。以此类推1到3是几度?1到4是几度?

生:三度、四度。

师:举一反三,2到5是几度啊?

生:2、3、4、5,是四度。

师:3到7是几度啊?

生:3、4、5、6、7,是五度。

(三)分乐句吹奏

师:知道了音程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边吹奏边来分析一下《春游》这首乐曲主要涉及的音程。首先来分析第一乐句。

图2 《春游》的音程1

生:三度、六度……

师:分析得很对,让我们来吹奏一下第一乐句。老师用钢琴弹第一声部,同学们吹奏第二声部。(学生吹奏第一乐句的第二声部)

师:我们再一同分析第二乐句主要涉及的音程。

图3 《春游》音程2

生:三度、六度……

师:对了,第二乐句同样是以三、六度音程为主。同样老师弹奏第一声部,同学们吹奏第二声部。

师:我们再看看第四乐句,大家发现什么?

生:与第二乐句相同。

师:对了,那么我们就不做分析了。大家看看,最后乐曲结束在哪个音上?

生:结束在1。

师:大家想想,以1结尾的话,是什么调式呢?我们在六年级时曾经学过大调式、小调式,大家一同分析分析。

生:大调式。

师:非常好,由于李叔同在留学日本期间学的是西方音乐,因此创作《春游》这首乐曲采用的是大调式。这也正是为乐曲中音程多为三、六度的原因。

环节说明:之所以挑选乐句进行吹奏而非全曲吹奏的原因是:其一,节约了练习的时间;其二,巩固了刚才所学的知识。此外,通过此环节的实践并掌握音程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探索与创造”这个环节的内容。

三、运用——探索与创造

(一)分小组模仿与创编第三乐句

师:对了,我们还没有学习吹奏乐曲的第三乐句呢,同学们能不能模仿第一第二乐句以三、六度音程为主的方式来创编前三小节?当然,第四小节虽然老师把书本上的谱例呈现给大家了,但是我也希望有兴趣的同学来进行创编,节奏就与第一声部一样。赶快给大家1分钟时间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图4 《春游》音程3

(二)分组分析与吹奏

师:每组请一位同学把编创的结果写在黑板上。我们听听他们说说编创思路。(学生分析自己在创编时所运用的音程。)

师:那么我们请3个小组分别吹奏一下他们创编的第三乐句的第二声部。老师也请其他组做一下配合,吹奏第三乐句的第一声部。(三组陆续与其他小组合作吹奏第三乐句)

师:通过合作演绎,大家觉得你们演绎的乐句悦耳动听吗?

生:悦耳。

师:我看到大家都以三、六度音程为主,也有的组非常大胆地运用了五度音程,这也是可以的。总之,每一组的创编都很不错。不过,老师纵观3条同学们创编的旋律,发现如果同时吹奏的话,会有不和谐的音响,因此老师在此做一个微调。

(一)全体吹奏第三乐句

师:接下来,我们就把第三乐句完整地吹奏一遍。老师从各组抽请几位同学来吹奏主旋律部分,其余同学就吹奏你们自己创编的旋律。(学生分声部吹奏第三乐句)

(二)两个声部合奏

师:现在进行全曲的两个声部的合奏。一半同学吹奏主旋律部分;另一半同学吹奏第二声部,吹奏第二声部的同学注意了,到第三乐句你们吹奏自己小组创编的声部。(学生两声部合奏)

四、拓展——巩固与表现

(一)音效声部添加

师:同学们的吹奏很不错,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西湖明媚的春景。但我们还能做得更好,把歌曲的意境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同学们来说说看,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点缀升华乐曲呢?

生:可以加入音效,比方说鸟鸣的声音。

师:很好,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道具,那就是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的鸟鸣器。谁来吹吹看?(安排一个学生吹奏)

师:其实啊,我们的口风琴也可以模拟鸟叫,大家在高音区试试。(学生自主尝试)

师:老师在众多欢乐的小鸟中挑选了两只最可爱、叫声最悦耳的小鸟,那么鸟鸣的音效模拟就交给你们这几位同学了。

师:大家再看看讲台前的铝片琴可以模拟什么呀?

生:流水的声音。

师:不错,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模拟一下。(学生上台敲击)

师:除了音效,大家再想想,我们还可以加点什么?

生:加入打击乐器。

师:加入打击乐声部的确是个不错的想法,老师黑板上正好有4段节奏谱,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老师指导学生练习节奏)

图5 节奏谱

师:第一条节奏用哪件小乐器敲打比较合适?

生:碰铃。

师:谁愿意来承担这个小乐手的角色?(挑选学生上台)

师:第二条呢?

生:沙球。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演奏沙球,谁愿意?(挑选学生上台)

师:第三条节奏大家觉得用哪件打击乐器比较好?

生:双响筒。

师:同样,老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演奏双响筒。(挑选学生上台)

师:第四条节奏老师建议用响板,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试?(挑选学生上台)

师:其他在座的同学,角色不变,让我们一同演绎一遍《春游》。为了让我们的演奏更加顺利,老师设计了一个流程图,大家听从指挥,做好准备。(老师指挥,学生分声部合奏。)

图6 演奏流程图

师:在刚才的演绎中,老师发现还有一些不足,比方说打击乐器声部的同学节奏不够稳固,老师想让更多的同学体验打击乐手的角色,还有谁能自信地走上讲台?(换一批学生上台)

(二)全体演绎(老师指挥)

师:接下来,我们再完整地演绎一遍《春游》,这一次老师用口风琴加入你们。(师生合作演绎,老师在口风琴的高音区加花点缀。)

环节说明:这是一个激发学生奇思妙想的环节,使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均能够在不同的岗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让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从而充满自信,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五、表演——展示与表现

师:同学们演绎的《春游》正如同歌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歌曲《春游》用多声部音乐勾画出了“春风”“春人”极具层次感的水墨画,在这幅画里,我们徜徉在大大小小的音程路途上、沐浴在温暖明亮的大调式色彩中。清新淡雅的《春游》,令人痴醉、扣人心弦,那么就让我们也来说说春的故事,奏响我们的保留曲目《春节序曲》吧。(老师指挥,学生以键盘打击乐的形式演绎《春节序曲》。电子琴模拟长笛、圆号、单簧管、小提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