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反思

三、教学反思

(一)综合运用缺陷补偿,提升音乐感知力

由于视力的缺失,使视障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受到了局限,但是同时也正是由于视力的缺失,使得视障学生其他的一些感知觉要高于普通人。那么对于视障学生的音乐技能的学习,在课堂中通过各种缺陷补偿练习,例如:听觉补偿、触觉补偿、运动觉补偿等。在本节课中,视障学生听觉灵敏,故采用听音游戏由听觉入手、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曲重、难点;用律动体验辅助,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歌曲节拍韵律;发挥视障学生触觉灵敏的特长,以手代目,让学生进行歌谱学习,并运用竖笛吹奏,进行歌谱的巩固学习;在本课中采用“手把手律动”体验法,通过老师将动作传递给视障学生,使他们能在老师帮助下感受并学习一些明眼人做的动作,从而进行动作技能的学习,进行缺陷补偿,感知3/8的节拍韵律,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得到收获的快乐。通过这些补偿练习,学生们都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且效果良好,使学生能更好、更快、更直接地感知音乐的魅力。

(二)重视课堂预设,巧妙引导意外生成

课堂教学重视预设,但在教学现场更有出乎意料的生成,当生成与预设相冲突时,教师是强行入轨按部就班,还是顺势而为,巧妙引导,激活思维,激发高潮,这需要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智慧。

在本课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我印象深刻。在体验歌词、激发情感的环节中,我正在和同学们交流,结合自己身边的事,感悟对党的感情时,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表情很神秘地对我悄悄地说:“陈老师,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上次春秋航空的哥哥姐姐还在我生日的时候,带我去做生日蛋糕呢!”面对这突发的状况,看着他那激动的表情,我立刻也对他弯下了腰,靠近他的耳边说起了“悄悄话”:“老师真羡慕你,你能告诉老师,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他扬起幸福的笑脸用快乐的语调说“我可开心啦,我现在想起来还很开心呢……”。

孩子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感慨万千。其实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按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在本案例中出现的是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同时也展现了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