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药方”——一个音乐老师和自闭症孩子的故事
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 汪 微
“老师……我……也想上台……”下课铃声响过了,七(2)班的孩子们哼着小调一窝蜂地从音乐教室散去,而我正低着头整理讲台上的教案与学具,冷不丁听到一句弱弱的恳求。我抬眼一看,原来是小梦。于是,我诧异地轻声向其确认道:“小梦,你是说,你也想上台表演是吗?”小梦没有和我进行眼神交流,只是怯生生地点了点头,依然习惯性地低着脑袋。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个月后要举行的升旗仪式。七(2)班将承办那次升旗仪式,因此他们班的班主任找到我,希望我帮他们班级排一个节目。我征求了学生们的意见后,就决定排练吹奏课上学习的三声部乐曲《欢乐颂》。由于舞台的空间有限,在自主自愿的情况下,我挑选了10名小乐手。没想到,下课后小梦独自留在了教室。见同学们都离开了,才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向我轻声表达心愿。
也许大家已经从我的描述中读出了一些什么。是的,小梦是个特殊的孩子——一个自闭症患者。在小学三年级时,她不幸患上此症。自此,她每天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内,还必须通过服药来减轻自己的症状。此前,在我的课上,小梦安静得如同影子,从不举手也很少抬头看我。这样的一个孩子竟然在课后向我提出上台表演的请求,怎不令我惊喜意外?
“看来小梦是喜欢上我的多声部口风琴吹奏课程了呢!”“接下来我该如何帮助她尽快融入小乐队中呢?”“哎?这件事可不可以成为转化小梦的契机呢?”……我的脑海里迅速地闪现出各种火花,欣喜过后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把握住这个教育契机,改变她曾经消极的学习状态,加强她的学习动力。当然,关键的第一步应该是了解病症。
于是,我从网上和书本上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是一种发育方面的障碍。此症有两个方面的主要特征,首先是社交功能障碍,他们往往不能对周围环境产生针对性的反应,有比较明显的社交退缩现象,比较恐惧接受新的环境等。其次是刻板的行为和狭窄的兴趣范围,患自闭症的孩子大多感兴趣的东西少,常伴有一些刻板的行为。
看着这些资料,联想到小梦的学习生活状态——孤独离群,等同学散去了才向老师提出请求;与老师对话期间,手指在胸前反复揉搓;不愿意注视老师,甚至回避老师的目光;面对他人的热情帮助,她只愿意自己独立完成某件事情,等等。我的脑海里忽然掠过一个念头:既然我从事的是音乐教育,那我能不能运用当前很前卫的医治方法——音乐疗法,来治疗小梦的身心疾病呢?从媒体上我也得知国内的部分音乐院校、科研机构已经针对此病症开展了实践研究,也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我想:要不,我也尝试着用音乐来帮助小梦吧,帮助她走出孤独的堡垒,学会阳光地面对世界。想到这,我不禁心里暗喜。
首先,我运用音乐“药方”调节小梦的单一情绪。我翻看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不同的音乐具有各异的调节功能。于是,我用维瓦尔第的《四季》缓解其抑郁,用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消除其焦虑,用德彪西的《大海》抚慰其悲伤……当我准备的大量的“药方”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与力度不断作用于小梦大脑时,我看到的是小梦明显的生理反应和被激发的情绪。
其次,我运用互动的方法打破小梦自闭的圈子。每当她一个人在教室里默默练琴时,我总是陪在一旁。肯定她的努力与进步,帮助她改正一些气息及指法上的小瑕疵。当小梦完全掌握了《欢乐颂》主旋律的演奏时,我干脆拿出我的口风琴与小梦进行两声部的重奏。对于我的介入,小梦起初有些抗拒也不懂得配合。不是稀里糊涂地按错键就是惊慌失措地加速度。而我则坚持用最大的耐心拉着她的手一起向前走。“这个节奏你还要稳一些”“记得用眼神和同伴交流、这样才能做到气口一致”“结尾这里要减慢、音色处理得柔和些”……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和小梦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了。除了技能上的进步,更让我高兴的是小梦情感上的变化。虽然她在行为上依然是小心翼翼的,但是明显地合群了、表情也丰富了。我知道:小梦明白了与人协作的重要性。她学会了观察我的呼吸、跟紧我的节奏、领会我的暗示……
一个月后的升旗仪式,小梦勇敢地和同伴走上了舞台。聚光灯下,小梦显得非常紧张,俯视着脚尖,手指微微发抖。她会临阵退缩吗?能顺利地完成演奏吗?我惴惴不安。趁着上台摆话筒的间隙,我挪到小梦跟前轻轻地说:“没问题的,你已经很棒了!来,目光平视前方,相信自己。”小梦缓缓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光。也许,我的话给了她鼓励与信心,只见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起微微颤抖的手,用眼神和小伙伴们短暂交流后开始了表演。我紧盯着小梦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丝表情,只见她指法娴熟、呼吸均匀、节奏准确、表情投入,与同学们近乎完美的配合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小梦的脸颊透出了从未有过的红晕和兴奋,而我之前的担心也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喜悦的释然和无比激动的泪眼。
自那以后,音乐课上的小梦变得越来越积极阳光。她不再毫无声息地把自己掩埋在人群里,而是用开放的目光接纳我的关心。3个月后的一天,我和七(2)班班主任沟通小梦的情况时班主任告诉我,小梦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已经摆脱持续了3年多的药物治疗,医生觉得小梦现在的身心健康情况都很不错。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真替小梦感到高兴,欣慰之余我也开始理性思考——对于自闭症的孩子,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到底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如何关爱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