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艺术课程预期目标及问题

五、“模块化”艺术课程预期目标及问题

(一)预期目标

1.课程普及化,面向每一个人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也因此具有多元性。我们应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产生自我发展的内动力,我们期待从课程入手,结合学校资源及我校艺术教师特长,将艺术教材结构重组进行校本化实施,核心课程的发展要注重艺术元素和学校文化渗透,拓展课程可以完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课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意义和自身成长的价值。主题课程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综合艺术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发展其综合运用能力。个性课程则是更加重视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在课程实施中,课程评价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不仅要看到起点的差异,还要看到过程的差异,因而结果的评价也需因人而异。因此,“艺术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是让每一个学生按照适合他自己的方式去奔跑。

2.课程多元化,个人自主发展

“模块化艺术课程”的设计,实施美育教育,培育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以核心课程为基础,通过艺术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以拓展课程为依托,通过艺术实践,不断调整、完善,补充核心课程的内容,并同步提高表现与创造能力;以主题课程为重点,打造精品课程,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文化理解,不断提升“模块化课程”的影响力,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情怀;以个性课程为平台,提升影响、全方位渗透,塑造校园艺术教育文化品牌,力求形成符合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需要,具有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的,可操作性的多元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授之以渔”,将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求知。而这种自我求知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在长期的自我体验中形成自我意识再走向自我完善。在主题课程、个性课程和留白课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与任课教师进行双向选择、自由选择和自由搭配,让艺术课程张弛有度,实际上就是给了生命个体自主成长的空间。从认识自己到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漫长的自我体验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与人的交往过程,最终形成有艺术品位、人文情怀、自由思想、优雅气质、会审美、会创造美的复旦人。

3.关注教育意向的兴发

近年来,学生厌学、厌世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折射的是多年的学习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压抑爆发。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呈现出的这些问题,归根溯源还是个体生命在学习过程中意义感的缺失,生命的节奏没有与周遭的生活世界同步。如何实现积极的自我发展,在于教育意向性的兴发,来唤起每一个学生对生活与世界的爱与热情。而艺术教育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教育意向,是个体进入学习情境前,美好身心状态的唤起。艺术教育回到本真,引导学生在美的整体感知中与美相遇,从而奠定学生走向世界,拥有经验的雏形,在今后的压力中保持健康、健全、自由的心灵。

教育的发生是与个体的身心整体唤起相融合。在核心课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艺术门类的认识,感受人类的生生不息的智慧源泉,正是对教育意向的唤起;在主题课程中,学生痴迷于浩瀚的艺术魅力时,积极的教育意向便在此得到兴发。在拓展课程中,学生主动探究、策划、组织、主持、展现、总结等过程,学会混班学生之间的相处方式,明确个人在团队中角色定位与责任分担,而这种因付出获得的成就感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并且积极地投入下一轮的实践中。所以,教育意向的兴发立足兴趣的唤醒,“模块化艺术课程”设计的意义也再次体现。

(二)存在问题

“模块化”艺术课程还只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多要完善和调整的地方。比如课程目标是课程体系构建实施的方向,我们不能为了追求“高大上”而出现“假大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要在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课程目标要从核心素养出发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兼顾全面发展,要从宏观走向具体。课程评价的知识必须与课程目标对应起来,才能真正打通教—学—评的关系。另外,课程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同时也要把握教学规律,形成新时期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课程实施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分组学习的建构有多重难题需要解决。如何准确分组?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程度的学习小组来布置合适难度的,或是具有挑战的学习任务?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和实施方案。

艺术在走向多元,艺术课程是学生面向未来多元化的引擎,是开启世界知识的窗口,是学生自我成长的摇篮。当我们以课程内容的重组,课程结构的建构为抓手进行课程改革时,学生能够在艺术课程中发现自我,表达自我,我们将会为我们的努力而欣慰!而学生进一步拥有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才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目的,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达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继续探究学校艺术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让我们携起手,共同祝愿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