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教学教程

六、教学教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入座。

(二)分段欣赏,熟悉主题

1.引子

(1)辨听主题,问:音乐描绘的场景?以什么乐器来烘托场景的?

(2)了解民族打击乐记谱法——锣鼓经。

(3)实践活动“诵一诵”:看乐谱,学读锣鼓经。

实践要点:节奏准确、吐字清晰、喷口有力。

设计说明:

通过辨听主题、学唱锣鼓经由浅入深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熟悉旋律、打击乐器、想象画面,感受到引子部分开场锣鼓的欢腾场景。

2.主题呈现

【主题(1)】

① 听赏主题,问:主题(1)旋律的发展变化有何规律?

② 了解民族创作手法——“螺蛳结顶”。

③ 实践活动“打一打”:生生合作,演奏主题。

实践要点:节奏准确,鼓点整齐,敲击有力。

【主题(2)】

① 听赏主题(2),问:请问与主题(1)相比,主题(2)有何不同?这一部分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场景?

② 了解民族民间舞蹈:陕北大秧歌舞。

③ 实践活动“舞一舞”:学生学跳秧歌舞步。(十字步)

实践要点:舞步正确,肢体协调,节拍准确。

【主题(2)变奏】

① 听赏主题(2)变奏,问:仔细听辨,主题(2)的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 了解民族创作手法——“加花”。

设计说明:

通过辨听主题、分析旋律变化特点了解中国民间创作手法“螺狮结顶”和“加花”,通过生生、师生合作演奏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并感受陕北大秧歌群舞的热闹场景,感悟中国民间音乐技法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3.中部

(1)听赏第二部分,思考:从音乐要素分析,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主题出现过几次?分别使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绘了什么形象?

(2)了解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

(3)实践活动“唱一唱”:学生学唱歌曲。

实践要点:气息平稳,节奏音准,吐字清晰。

(4)了解“民间歌舞”。

(5)实践活动“演一演”:学生表演唱。

实践要点:舞步准确,唱准旋律,演出情绪。

设计说明:

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对比欣赏、辨识主奏乐器的变化,感受这段音乐描绘的祥和、温馨的美好景象,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共情,学习陕北秧歌舞,师生共舞再现音乐场景。

4.主题再现

(1)观看演奏视频,带着问题欣赏:听到哪些熟悉的主题旋律?

(2)了解三部曲式。

设计说明:

通过辨识主题了解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浓缩再现,引导学生再次熟记主题旋律,感受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描绘的不同意境和表达的不同情感。

(三)完整欣赏及反馈

边欣赏边听辨主题,举手示意。

设计说明:

通过完整欣赏,在边听赏边辨识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重温音乐魅力,再次激起学生的热情,将整节课推向高潮,同时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四)小结

1.学生分享交流,和伙伴分享《春节序曲》中你最喜欢的音乐片段。

2.教师小结。

(五)尾声

在中央民族乐团1998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的《春节序曲》音乐声中,踏着秧歌步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