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读《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感

铸造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读《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感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黎雯越

通过阅读《核心素养的内涵》一书的几个章节,结合我校已经开展的课程,我进行一些思考与研究,此文为我的一些个人感悟与想法。随着时代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核心素养逐渐将学生看作是单独的生命个体,通过对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素养能力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各个学科开始将学生成长“历时性”状态与教育教学的“共时性”状态紧密结合,这也体现了教育教学活动中系统化与过程性的完美统一。以我校的课程为例,如何在教学中铸造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进行探索。

“创作性戏剧”是一种即兴、非正式展演,且以过程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你的星球”创作性戏剧课程由上海纽约大学创造力与创新项目(PCI)的创造性体验设计实验室(CXD Lab)和我校一起合作研发的课程。目前该课程面向学校六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赏析、创作与表演,以《小王子》故事为切入点,参与音乐创作的核心环节与排练及最后的汇报演出。由学员自己记录并剪辑课程进展,所思所学所作,并以某一种形式或是多种组合进行成果展示。

在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一文中讲到低阶与高阶认知能力的关系:“其中‘记忆’‘理解’‘运用’是属于‘低阶认知能力’,而‘分析’‘评价’‘创造’属于‘高阶认知能力’,生存于21世纪的人应当立足基础知识,获得高阶认知能力,并且借助丰富的知识与思维能力,能够发现意义,建构并运用知识。”而我们的课程正是基于“创造”这一能力来进行开展的。学生在通过创造型方式学习的过程中是如何与他人合作的;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对自己的创意能力的自我认知是怎样演变的;当给予学生自主权去记录和呈现他们的学习过程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这是我们的课程非常注重的一部分。

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就问学生:“什么是创造力?”有学生回答创造力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有的说创造力是破坏,还有人说创造力是探索未知。通过同伴的交流分享认识创造力和在同伴眼中的创造力。这种项目制创意学习课程以《小王子》的故事为引子,开启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体验。在13周的课时里,2名任课老师与16名来自六年级和七年级的中学生通过整合剧本撰写、音乐制作、歌词创作和视觉设计,最后以40分钟的“创意作品”——故事音乐会进行了展示,共同回顾这段难忘的学习之旅。

本课的核心概念围绕“直觉、灵感、即兴和迭代”而展开。在课程中与学生互动时一步步细化教学计划。在每堂课之前,都会以短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各式各样的迷你任务(例如,从家里带5个可回收材料用于课内声音探索)。乐高、橡皮泥和 Makey Makey音乐装置、Garage Band,还有 Logic Pro这样的音乐制作软件都被运用在课堂中。学生们在自建的小组内就某一创意部分(例如,歌词写作,旋律创作)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的分数都基于他们对最终合作作品的贡献。

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少数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让所有学生全情投入,分工协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次的课程对于学生是一次既富有挑战,又充满了创作快乐的体验。课程开始前他们都带着一个疑惑:我们真的可以吗?创作出一台音乐短剧?要知道以前我们的戏剧课程可都是照着剧本去排练,一台剧要排练近一个学期才能呈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而现在,从作词,编曲,到表演,全部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短短一个学期,呈现出来了小王子的奇幻之旅,饱含了孩子们对《小王子》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对创造和创作的全新理解。

艺术与人文领域课程着重于学生发展美感、情绪、心智和身体方面的成长;促进自我概念、自我尊重、自我纪律及理解与人合作关系的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创作性戏剧课程尤其能够促进学生在这些方面学习达到各项能力指标。舞台上每一首旋律,每一段歌词,每一幅画面,每一个动作……都凝结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心血。创作、揣摩,大量的沟通交流,彼此相互协作与信任,包容与妥协,负责任到每一处细节,才能最终在舞台上自信地呈现出来。可以说这种尝试对于青少年素质、潜能的挖掘是创造性的。在这个学习创作和体验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在这不确定性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以前课程中从来没看到过的。甚至有些父母反馈从来没有看到孩子如此认真地去准备、去绘画、去练习。学生每次都非常期待每周的拓展课,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同而也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孩子们给我们的惊喜总会源源不断的,只要你给他们“阳光”,他们就能“灿烂”,相信他们信任他们。第一次的尝试难免会有这些哪些的问题,对于学生对于老师都是挑战,相信每一次的挑战都是经验的积累,为之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育需要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得以落实。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建构融目标、过程与方法、评价为一体,贯通各学段的整体课程改革框架,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方针和目标,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奠定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