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方法
(一)初中艺术“互联网+”评价的现状调查
1.初中艺术“互联网+”评价可借鉴的资料
在寻找艺术“互联网+”评价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时,我们发现在教学中有关“互联网+”评价的情报资料甚少,而有关艺术学科的更是很难找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也缺乏对艺术学科利用“互联网+”进行评价的重视,即使有部分评价成果,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标准,这就很难用艺术评价来引领学生对艺术学习。
2.传统评价方式问题
为更有效地开展《初中艺术“互联网+”评价的实践研究》,我们运用问卷星对八、九年级100多名学生就接受艺术学习的现状、艺术学习评价的现状、艺术学习评价的认同等方面,进行了“互联网+”化问卷调查。
从调查的结果和相应数据的统计中看到,70%的学生对艺术的学习表现出积极、主动。62%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老师不仅关注学生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和学生艺术学习兴趣的激发,更注重于学生艺术审美实践能力和艺术人文素养的综合提高。近7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艺术学习评价能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提高,22%的学生认为还有待完善。85%以上的学生觉得合理科学的艺术评价能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提高。87%以上的学生对艺术学习实施评价,布置适量的作业,对平时的课业学习没有很大的妨碍,其中近41%的同学认为对艺术学习实施评价,布置适量的作业反而对其他课业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调查中还看到,66%的学生对艺术学习评价倾向于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如学习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审美实践能力以及个性特长等方面的评价。85%以上的学生希望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老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目前传统课堂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艺术修养参差不齐,评价标准难设定,导致为评价而评价,失去了评价本身的意义。
(2)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全面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导致评价缺失公允度,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
(3)评价内容过于宽泛,无法体现学生个性,很难激发学生在艺术学习上的个体化发展。
(4)评价对学生后续艺术素养提高指导意义不大等。
(二)初中艺术“互联网+”评价
正当我们紧锣密鼓地要开展课题研究的时候,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3个文件的通知,于是我们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领会了通知精神。初中艺术“互联网+”评价以文件为指导,遵循“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的总目标要求,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为核心。评价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评价程序时主要把握两个关键:1.激励,它使学生对艺术学习满怀信心,让学生在充满爱和鼓励的艺术氛围中不断成长;2.促进,意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促进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在评价方法上我们主要采用质性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发展差异;注重与教学活动的有机联系;注重艺术教育的即兴、变化、生成和跳跃的特点,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进步做出评定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希望。
(三)初中艺术“互联网+”评价内容
艺术素养是关于艺术的认知、体验与创造的素质和修养,它包括艺术的兴趣、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参与艺术的程度,具有的基本艺术常识和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对艺术的欣赏体验程度、对艺术的批评能力、艺术创作的能力等。
依据相关艺术课程标准及《初中艺术“互联网+”评价的实践研究》的相关内容,对初中艺术“互联网+”评价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形成了具有校本化意义的初中学生艺术素养与发展的评价体系,这套体系对全面落实对学生艺术素养与发展的评价,对课题研究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从学生艺术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学习任务完成等方面落实基础指标。
2.从学生艺术学科学习的艺术知识、艺术鉴赏、艺术表现的积淀等方面落实具体的学业指标。
3.从学生自主参加校内外拓展性艺术学习、艺术实践及个性特长等方面落实发展指标。
这套体系突出了以学科为核心的艺术素养的评价,强调了对学生审美实践能力的评价,这套体系符合了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的理念,迎合了广大大学生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