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艺术素养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
(一)基于初中生艺术素养“情感态度”维度评价的实践
艺术学习中的情感态度,指的是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
初中生“情感态度”维度评价,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观察点进行考察。
1.学具的准备
由于上海市初中艺术教材用的是循环教材,因此学具准备可以根据艺术学习“内容与要求”中所建议的课堂中用到的小乐器的携戴情况、美术设计用到的笔等工具,观察他们的学习准备情况,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2.学习表现
主要从学生上课积极参与互动等方面进行观察。比如上课能回答问题、能积极举手问题,回答的问题又能比较切题,单元学习活动的参与度等,对于负面的,有影响大家学习的,要提出改进的措施,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作业完成
主要从单元作业的完成情况、参与度等方面观察。作业可以是个体性的,如演奏、演唱、美术设计等,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如问题的探究,合作性艺术表演,合作性美术设计等,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运用、拓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结果。
具体操作中,笔者觉得采用 “过程性艺术学习评价表”比较方便实用,即采用一班一档案袋,一组一表、一人一列,由小组长记录的形式,呈现过程性评价。
表1 初二艺术学习小组评价表
说明:学习准备用√或/表示, 其他都用:A、B、C、D。
实践中笔者也尝试了“班级优化大师”记录呈现“情感态度”维度评价,感觉效果也不错。
“班级优化大师”是针对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的软件,专注K12阶段课堂教育,提供高效班级管理策略,创建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它可以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并带来游戏化的师生互动教学体验;还能通过加减分进行角色升级,让孩子爱上课堂;多元化评价,捕捉学生闪光点;报表自动生成,课堂表现一目了然。
(二)基于初中生艺术素养“学科学业”维度评价的实践
艺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课程,因此,对学生“学科学业”的评价是学生综合艺术素养评价内容的重要方面。
依据《上海市初中艺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对学生“学科学业”的评价可以从“感受与鉴赏”“理解与掌握”“表现与创作”“合作与分享”4个角度进行观察,即围绕掌握艺术要素、形式结构、流派和风格特点等基本知识,体会各门类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掌握门类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技法,并能综合运用等方面,并就单元学习与评价方面的内容所达到的水平程度,单元活动的设计、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开发进行建构。
学生“学科学业”中的“艺术表现”评价的观察点,笔者认为可以从艺术学科的单元活动、单元作业及学生完成实际任务如艺术表演、艺术创作等方面进行考察,即单元活动的参与度、单元作业的完成度、艺术表现的成就度等。
为了把握学生对艺术语言、艺术人文的感知、理解、掌握度,采用测试的方法,检测学生的艺术感知度。比如通过信息技术,如“网班技术”“问卷星”等,设计有效的问卷测试,进行考察。
实践中曾尝试运用“网班技术”,设计了在“线微课/测验”(见图2),觉得这种办法有效可取,操作简单,方便统计。
图2 线微课/测验二维码
(三)基于初中生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维度评价的实践
审美实践能力是构成中学艺术学科素养的核心能力。社会艺术实践是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及拓展,是整个艺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增强艺术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笔者认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评价可以从学生艺术类拓展型课程、艺术社团活及学校搭建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考察。
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有效的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校外艺术教学专家、家长等,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艺术类拓展型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同时学校应依托艺术课程的内容,在视、听、画、演、创等过程中,精心组织多样化的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艺术实践的经历。
笔者认为,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应既有个体项目,又有群体项目;既有表演艺术,又有造型艺术;既有校内展示,又有媒体推送;既有传统项目,又有创新内容,因为多元的实践展示平台能让学生找到了更多的自信与快乐,点燃孩子们艺术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