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概况

二、研究概况

(一)关键词的界定

1.评弹文化

吴越地区文化的简称,泛指吴越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评弹文化地域空间主要在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及皖南赣东北的小部分。评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之一。

2.评弹校本课程

评弹校本课程指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在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指导下,根据课程管理和课程设置要求,针对中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创建以“评弹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并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学校水平,形成校园文化品牌。

2.研究内容

(1)评弹文化校本课程的创建研究

在现有初中教材中挖掘具有“评弹文化”因素的人和事,作家和作品。优化已有相关课程内容,加强参与度,真正体验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永恒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

(2)评弹文化校本课程的体系研究

开发并实施“评弹文化”校本课程,按照学生特点和需求,分年级分层次开设,有普及、有提高、有专业训练,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综合素质。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深入挖掘校内外的课程资源,研究课程设置,开发实施 “评弹文化”校本课程,进一步提升学校传统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3)评弹文化校本课程的活动研究

以学校评弹特色为龙头,以点带面,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创造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坚持“评弹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互渗透。

(4)评弹文化校本课程的评价研究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原则,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与差异评价。评估课程的实际使用效果,发现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发提供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行动中研究,并根据反馈进行及时调整,逐步完善研究目标,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2)文献研究法

应用文献资料研究,对有关“评弹文化”传承途径、方法、运行机制等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并予以分析、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学习领会国家、地区相关文件精神,加强认知,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研究设想,便于对课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3)调查研究法

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参与式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与研修的现状,以及教师自身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获取的内环境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4)经验总结法

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施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

(5)案例研究法

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

2.研究过程(2018年12月—2021年12月)

(1)准备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2月)

筹建课题组,确定项目组。根据建设方案,分配任务。

立项初期,对全体学生开展了“评弹文化知多少”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特点,摸清校外资源,汇总、筛选、归纳、整理调查信息,确定课题指向。在搜集分析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课题、起草开题报告,邀请专家咨询、访谈、小组讨论,修正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9年2月—2021年10月)

校园环境布置。利用学校改扩建的契机,创设浓郁的“评弹文化”氛围,设立“评弹文化体验馆”。

开展“评弹文化”校本课程编撰,研究建设“评弹文化”校本课程体系。

聘请课题指导专家走近进课堂听校本课、评课交流,教师反思完善校本课程实施。

选择师生最感兴趣、最具代表性、最吸引人的文化选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评说,开设“评弹文化”系列讲座。

以评弹团为龙头,以点带面,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创造开展“评弹文化”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

创新“评弹文化”社团建设,请校内外师资力量提供较为专业指导。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与德育相互渗透。

加强与香港姊妹学校合作与交流、学校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学校与区级共建学校交流。

子课题展示阶段成果,各部门形成经验总结。

完成中期总结与汇报,展示中期科研成果。

(3)总结阶段:(2021年11月—2021年12月)

组织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校本课程、研究案例)。

完成子课题结题,整理课题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