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学段视障儿童的节奏教学训练

二、中高学段视障儿童的节奏教学训练

节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灵活运用,这就需要在中高学段加以深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其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四年级。因此,在低学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学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

(一)以汉字代节奏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中国的汉字在朗读过程中,也富有节奏感。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掘并加以运用,一定能事半功倍。

图3 汉字的节奏感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对这样生动的教学方法反应热烈,并能很快地掌握。

(二)节奏的镜子练习

教师利用手、肩、臂、腰、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拍击不同动作的不同节奏,请学生把节奏像照镜子一样重复一遍,把单项活动变成多项活动,丰富了节奏内涵,增强了趣味性。

图4 拍击身体的节奏

(三)节奏填空练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填写节奏并请其他同学读或拍打。这样做,既有趣又好玩。还能对节奏进一步练习。

图5 节奏填空练习

(四)节奏创作接龙游戏

游戏开始前,按规定的节奏拍号创作并书写或拍读节奏。

图6 节奏创作接龙游戏

游戏开始时,按规定的拍号统一进行。用“开火车”或其他方式,拍击或唱读节奏,在正确、速度及变化方面进行比赛。这样的练习不仅能综合检验学生对节奏的掌握情况,而且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节奏进行练习,让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节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创作能力,对我们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很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