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香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郭洁纯
【开课班级】 六(1)班
【教学年级】 六年级(上教版)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
一、分别听赏江苏与河北的民歌《茉莉花》,完成听赏思考(2)。
二、了解民歌中的另一体裁:小调。
三、学唱汉族民歌《茉莉花》。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赏、演唱不同地区代表性的同名民歌《茉莉花》,感受南、北方的民歌在风格上的差异,并试着能找出民歌变异性的根源。
二、通过欣赏、演奏、演唱、舞蹈等形式,领略我国丰富多彩的汉族民歌,了解民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而更加热爱中国民歌艺术和传统文化。
三、通过教学活动,能完整地演唱汉族民歌《茉莉花》,掌握小调的体裁特征。
【教学重点】
掌握小调的体裁特征;能完整地演唱民歌《茉莉花》,并能背唱。
【教学难点】
通过茉莉花看整个民族音乐文化的本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演变,从而更多地去了解、关注它们。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
一、教学方法
范唱、欣赏、讲授法、实践法、研究法。
二、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等(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介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吹奏
(一)复习吹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二)师:还记得最后老师给大家留下的一个问题吗?此曲的曲调风格是否属于山歌或是劳动号子一类?
(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揭示正确答案:小调。
说明:解答上节课遗留下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导入本课要学的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观看一组茉莉花图片,背景音乐是《紫竹调》)
师:今天老师首先给你们看一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学生发言)
对了,它就是茉莉花。你们知道它分布在哪些地区?(学生回答)(出示地图)它分布在中国的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广西等地。茉莉花生长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方。哎,你们在上海看到过茉莉花吗?夏天街头卖花的叫唤“栀子花、茉莉花”,那串成一个小花环的就是茉莉花。戴在我们的胸前,美化了我们的生活。那它还有什么作用呢?你来说说(随机)对了,茉莉花的作用真大。它芬芳馥郁、朴实无华,在人们眼里是很高雅、很圣洁的。在艺术创作中,茉莉花作为重要的题材,表达人们追求理想、追求纯真的美好愿望。今天就让我们采撷几朵艺术的“茉莉花”,一起来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一起感受茉莉花香。
(出示课题——茉莉花香)
三、欣赏江苏《茉莉花》和河北《茉莉花》
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两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用你们的耳朵去听辨,用你们的心灵去感受,听一听、想一想。
(一)江苏《茉莉花》
1.介绍茉莉花,听赏一遍歌曲。提问: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方言演唱的?
(用江苏扬州方言演唱)
2.请同学试着哼唱一遍歌曲。分析:歌曲体裁、旋律特点及风格。
简单介绍民歌体裁中的另一类:小调及其特点。
3.提问:旋律起伏怎样?表达什么情绪?
(不大,波浪线平稳流畅)(柔美、含蓄)
提问:从民歌《茉莉花》中,我们感受到它的音乐特点是什么呢?
4.出示小调的音乐特点——旋律曲折流畅、节奏较均衡。
5.出示小调概念——(小曲、俚曲)一般指流行在城镇、集市的民间小曲。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成形在元代小令,大多分布在汉族。
师:一首曲子,地方流传越多,其变体也就越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赏来自河北的《茉莉花》。
学生思考:两首《茉莉花》的音乐风格及表达情感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表1 两首《茉莉花》比较
为什么南北方《茉》有这么大差别?
民歌以口头传唱为主,由于流传地域不同,人们的语音、语调不同,乐曲在流传中产生变异。
江苏《茉莉花》匀称,表达情感较细腻、柔和;河北《茉莉花》旋律跳进、情感体现是刚直、干脆的,具有北方人的豪放、爽直的性格。
(二)河北《茉莉花》
1.欣赏河北《茉莉花》,对比听赏江苏民歌《茉莉花》与河北民歌《茉莉花》,体会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提示:可以从歌曲的节奏、方言、情绪及音乐风格等方面比较)
2.学生讨论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所在(音乐一直不停地播放)
3.小结:比较南、北茉莉花的异同。(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相同之处:歌词和词义基本相同,字句及段体结构相似,调式相同。
不同之处:流传的地域不同,演唱的语言、语调不同。江苏的《茉莉花》旋律柔和委婉,旋律高低起伏,以渐上降渐下、级进、小跳为主,词与曲搭配匀称,表达情感交细腻柔和。河北的《茉莉花》旋律跳进、高亢,语言朴实,更趋于普通话,情感体现是刚直、干脆的,具有北方人的豪爽的性格。
4.简单介绍歌曲《茉莉花》,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5.介绍其他地区的《茉莉花》:除了江苏、河北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东北、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
6.小结:显然由于地域、方言等各种因素,我国的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
说明:选用江苏扬州方言演唱的《茉莉花》更能显示其语言、语调的不同。
通过对比听赏,既体会小调特征在歌曲中的体现,又感受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帮助学生体会到民歌具有的变异性。能说出异同之处,也就不难发现其变异之处了。
四、学唱汉族《茉莉花》
(一)教师范唱《茉莉花》。唱两遍:第二遍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
请同学们对老师刚才的表演作评价,总结第二遍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1.听赏此曲,体验一下它与前面欣赏的两首《茉莉花》中的哪一首风格比较相近?(江苏的《茉莉花》)
2.由于这首歌曲非常著名,学生都比较熟悉,请学生先看乐谱,尝试视唱乐曲。
3.填唱歌词,要求:能用柔和的吐字、高位置的直声演唱,教师示范或请演唱基础较好的同学示范。
4.说说此曲的风格特点:
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说明:通过听赏、演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那江苏水乡的秀美、茉莉花的芬芳和中国民歌的持久的魅力。
如有基础,在唱好此曲之后,还可以加入舞蹈的形式表演,老师可以先教授学生一些基本舞步或动作,也可以让会跳的同学来做小老师。
5.学生欣赏作品,回答问题。(师随机引导)
6.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河北和江苏的民歌《茉莉花》。你们觉得民歌动听吗?那么用我们自己的歌声来表现一下。
(二)学生学唱《茉莉花》。
(三)教跳简单舞蹈动作,并把这段动作加入《茉莉花》的演唱中,边唱边跳。
(四)请同学们自己创编一段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说明:通过听、唱、跳等方面,使学生对茉莉花有一个更加完整的了解。
五、拓展歌剧《图兰朵》片断欣赏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观看一段视频,你们从中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哼唱旋律片段,帮助学生听懂),中国民歌《茉莉花》,被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用在歌剧《图兰朵》里,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其中的一个片段。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外国人创作的歌剧里运用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呢?(学生回答)
师:中国民歌《茉莉花》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而享誉世界。你们在哪些场合看到、听到《茉莉花》?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广告、APEC会议、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2010年张艺谋用《茉莉花》做背景音乐的世博宣传片。)
说明:使同学们知道《茉莉花》不仅在中国被广泛传唱,更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六、尾声:宋祖英悉尼放歌(视频)
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了一场世界性的演唱会。就在这场演唱会里,她深情演绎了《茉莉花》,将《茉莉花》再度介绍给了全世界,获得全场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热烈的掌声。
七、总结
《茉莉花》仅仅是我国众多民歌中的沧海一粟,真心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更多地去接近、了解、关注我国的民族文化!
说明:被誉为“第二国歌”的《茉莉花》,能在国外著名的剧院被唱响,这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啊,以此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印证了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布置作业:民歌大搜索——寻找中国汉族的民歌,说出它的名称、地域并演唱几句。下节课交流。
说明:学生回家后通过上网等各种渠道寻找中国汉族的民歌并学唱,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含量,开阔视野,加深对中国汉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围绕歌曲《茉莉花》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听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时,为了能更好地突出南、北方的风格差异性,没有采用课本教材,而是选择了同为江苏民歌但用方言演唱的版本,相信同学在对比两者之间的异同时,会更容易些。在最后的尾声部分,教师选用了宋祖英悉尼放歌的MV,其实《茉莉花》在中国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民族乐团出访欧洲时,曾经在世界顶级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其中就有《茉莉花》,很受当地观众的喜欢。又如,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再有,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8分钟的闭幕式上也选用了歌曲《茉莉花》,以上种种都可说明它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