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技巧的构成要素
(一)声乐演唱技巧的“基石”——气息
气息的稳定和弹性:演唱者需要在吸气的时候打开横膈膜扩张肋骨和胸腔,保证将气息充分地充满肺部以及扩张腹部,也就是通俗所说的气沉丹田。在演绎具体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在演唱每一句之前把气息吸好,要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方可达到稳定气息和灵活控制音柱高低的能力,即无论作品的速度快慢抑或是旋律的高低都要提前吸气,以保证演唱出有音质的音色,以及乐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的处理。
气息的流动性:在气息稳定性的前提下,气息的流动才能孕育出更加美妙而富有质感的音色,让声音随着音律的不同而唱出不同的音质。这就要求气息不能只吸进来而不流动,要自然地流动,均匀和缓慢的吐气练习可以达成对长乐句的完成和处理。
(二)声乐演唱技巧的“树根”——喉头
喉头的稳定和有力:演唱需要在演唱的时候保持喉头打开的状态,即像吸气时的喉头打开的状态,不能撑开太大,也不能不够打开。关于喉头的适度打开是关键,要在演唱不同音高的时候调整喉头的力量,既不能放松也不能紧张。作为一个中部支撑的重要部位——喉头既给了气息流动的通道,也给了高音低音以力量。总结在演唱中出现破音或不流畅等情况时,均是喉头的紧张所造成的。控制喉头在声乐表现中,可以说是不得不引起重视的重要技巧。
尤其在声乐演唱中,喉头的力量在男生声部中重要性更加凸显,喉头在演唱时需比平时放松时略低一点点,并且要保持打开的状态,以准确调整音柱的美妙和谐,达到让气息和其他发声部位连贯统一的目的。
(三)声乐演唱技巧的“树干”——牙关
牙关的放松:一方面,中国的语言和历史文化影响了中国歌者在演唱时的语音。汉语言传统文化中,汉字发音分为元音、母音、前后鼻音等分类,而各地的不同发音习惯,导致了中国人说话容易咬紧牙关;中国的历史文化又造就了相对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演唱者中国演唱者切记要在演唱时要保持牙关的放松,每一个原音的结尾要保持支撑感,这样才能达到唱歌所要求的字正腔圆。
另一方面,牙关的放松不意味着下巴的向下拉扯,整个口腔都是放松打开的状态,尤其是口腔深处上下大牙的开合,这个状态也包括了软腭硬腭的抬起,整体力量积极向上,全部都是向上打开的,切忌掉下。
(四)声乐演唱技巧的“树叶”——头腔
头腔的想象:声乐演唱作为音乐艺术学科中最抽象的学科,要建立一个头腔的想象。声音在头腔的充分振动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可以感受得到。声乐演唱者要训练出大胆的想象、敏锐的听觉以及敏感的感知声音色彩的能力,充分鉴别声音的好坏。想象着声音在腹腔、胸腔以及鼻腔、头腔中穿梭流动,声音最集中的是在头腔爆发,感觉就像翱翔在天空的天籁。反之如果声音位置感觉不在头腔,那证明肯定不处于最佳的发声位置,音色肯定亦不是我们所追求的“Bel canto”。
声音的发声位置要在两条眉毛的中间额头中心,感觉嘴巴就长在这里,保持着高位置的演唱,追求声音永远在空中盘旋的声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