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活动中的表象学习思路

二、京剧活动中的表象学习思路

(一)京剧艺术角度

中国京剧是在文学、音乐、舞蹈各种艺术成分都充分发展又相互兼容的基础上形成的用综合艺术手段表演人生故事的舞台样式。在京剧活动教学实践中,不能只是简单地局限在学唱京剧这个层面上,因此,从调动学生的感官着手,通过挖掘课程的人文性,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京剧艺术,可以讲解京剧中曲词、道白的文学性或京剧的写意性,让孩子们沉浸于古典京剧优美的曲词、意境欣赏中;可以选择特定的剧目辅助教学,讲解京剧故事的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可以结合京剧的乐器、角色的扮相、服装、道具、脸谱、做功等讲解,让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样让孩子们动静交替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既激发他们学习京剧的兴趣,又促进体能、智能协调发展。除了学科间的渗透,学校还可以举办专门京剧知识讲座和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赏京剧。对于京剧的欣赏,如果不了解京剧美在何处,学生自然不感兴趣,教会学生怎样看戏,是让学生主动走近京剧的重要因素。学生了解的知识越丰富,看到的、看懂的东西就越多,萌发学生学习京剧的欲望,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视角审视京剧艺术,挖掘京剧艺术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体现京剧艺术的美育作用。

(二)教师层面

1.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分析。掌握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情况,并予以划分层次。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层次的京剧活动可以参与,避免破罐子破摔的情况,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学评价避免单一。以往传统的评价模式使得学生经常有一种临时抱佛脚也可以获得分数过关的错觉。这样急功近利的学习理念无疑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划分得非常细致。评分可以有以下几个模块: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每天课后训练)、上课参与度、校外京剧艺术实践活动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过五关斩六将,取得更多的奖赏与成绩。

3.教学方法选择准确。对儿童来讲,京剧距离他们生活相对比较远,舞台上反映古代的事件居多,如果直接从唱腔入手学习,孩子们就不容易听懂,变成表象学习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可以从贴近孩子们生活的作品入手,比如现阶段比较流行但是又带有传统京剧韵味的流行歌曲介入,提升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感到京剧艺术并不那么陌生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