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的方法

第四节 视察的方法

(一)出发前——应根据每单元末,命的问题,和前人所写该机关的报告,由学生自编成调查表,抄在袖珍笔记本上。这种调查表的编辑有两个重要的诀窍:第一要“详细”,每个学生各就思想所及,以“工作指导”中的问题为纲领编出细目来。不过不要太琐碎,因为我们视察的时间有限,不能不择比较要紧的点来访问或观察。第二要用“提示式”,因为我们视察的时候得立刻得到结果,不能用精详调查表格交与视察机关,等人家填好寄回。一切问题大概都用口去问,所以没有用文字将整个问题写出来的必要,所以“提示式”的调查表就够了。可是亦不能太潦草,敷衍塞责。

(二)出发时——应注意以下七点:

1.利用招待人的荣誉心——视察时能得一热心招待人,所得材料必多;人没有不喜欢人赞誉的,为取得招待人欢喜计,不妨找该机关的优点称颂他(反面说就是不可当面批评他的短处),但亦不可赞誉太过而至于谄谀。

2.发问时先问“历史”与“组织”二点——这两点不是目力所能为力的,并且各机关对于这一点全不隐讳,径问无妨。

3.发问时言语应和蔼,态度应谦逊——视察是求人帮忙,自应虚心下气,不可骄横。

4.说话以用白话及土语为上,万不可用文言和典故——视察时所见人物,不见得教育程度极高,如说话使招待人不明白,收效自然等于零。

5.应注意各机关经济情形,但不应直言发问——一个机关的成绩好坏,与他能否善用金钱很有关系,但经济情形常不是个中人愿意说的,最好从他方面来印证。

6.视察时应细心注意各要点——万不可走马观花。

7.抵目的地后首先说明来意,作别时应殷殷致谢——为免除误会计,自应先说明参观宗旨,别时道谢是给后来者留余地。

(三)出发后——应设法将视察时所笔记的材料加以整理,酌合当时头脑中所得的印象,编成报告。这种报告里面所包括的(无论描写那种机关)有五种必不可少的东西:(一)沿革,(二)组织,(三)设备,(四)工作或活动,(五)批评。所以写报告的人一定得会“状人”、“状物”和“状事”,至于“状”的技巧,这是国文班工作范围,这里不便多赘了。不过写这种报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数目字的准确——中国人的数目观念弱,这是一种通病,如说:“差不多”、“还不够”、“约若干余”等。社会视察班虽然只是一种教育的训练,谈不到科学研究,但“数目准确”亦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我们不能不注意。

2.闲话的删削——社会视察报告是报告所视察的社会事实,那些被视为无关视察机关本体的闲话,如“出发之日天气清和,尘土不兴……”一类滥调文字,应该严加取缔。

(《社会视察工作指导》,1935年3月,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