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不能忘记的责任与使命

前言:不能忘记的责任与使命

时光是这个世上最无情又最公平的东西,它从不会为谁停下脚步,也不会多给谁半分。转眼,我到红桂中学已三年。与充满活力的“红桂人”一起,和着“罗湖教改”的春风,每天收获着大胆实践的喜悦,看着年轻教师在“课堂革命”实践中的成长,真的好想时光能倒流。

三年的教改实践,我们整理成《课例研修:根基教育生态教学模式的校本实践》,在我临将退休之际终于出版了。翻阅着这本凝聚了“红桂人”心血的校本实践文集,越来越觉得我就如同一位老农民,经过了春季的忙碌播种,夏季细节灌溉追肥,现在我就蹲在田埂上听着水稻拔节抽穗的天籁,内心无比喜悦。

红桂中学,一所年迈又年轻的学校,历史虽较久,却又新生不长。时值“教改”,老师们积极参与,他们都想借“教改”之际有所作为。作为校长的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把大家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出来;把大家的辛苦与努力、团结与合作、背后的故事写出来;为老师们的专业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一点点有益的事情,也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一点东西,这是我这个即将退休的校长认为最有价值且最乐意做的。

回想我的职业生涯,先后担任了十八年校长。尽管我不是一名卓越的校长,但我自己对好校长应有的标准始终还是心里有数的,这个标准也是自己不断追求的目标。

我一直认为好校长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一位真正的好校长不但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还应有让教育理想能够实践的体系。如果说教育理想是目标,教育理想实践的体系就是具体的路径与措施。教育理想的实质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实践体系的实质则是“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按照这个思路,我在松泉中学担任校长的十年里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多元生本”教育实践体系;在东湖中学的五年里,我根据学校的情况提出了“创意教育”教育实践体系。事实表明这两所学校在清晰的办学理念、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育实践的体系下,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到红桂中学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提出了“根基教育”教育实践体系,基于红桂中学特别的校园位置与生源情况,提出了根基教育“一核四维多元”的生态教学模式。

什么是根基教育?根基:意指植根于基础。根基教育是基于学生内在品质和素养的教育,学生的成长始于根基,学生的发展取决于根基,固本强基是根基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根基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现实成长的基础条件出发,针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与基础,立足于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技能、最重要的品质、最关键的能力开展的教育影响。“一核四维多元”生态教学模式就是基于根基教育并落实根基教育理念的实践模式。“一核”就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也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四维”即探、展、讲、习的四个教学基本环节。“多元”即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几年来,红桂中学立足课堂改革,稳扎稳打,走得踏实,步步有印。红桂课改前后跨越了三个年头,经历了三个阶段,实施了五大行动,共推出了45节公开研讨课,听课人数达600多人次,评课研讨活动30多次,还推出了七期课改的工作简报。基本上实现了人人授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的目标。新课改的理念和新的课堂模式逐渐被老师们接受,过去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讲台、以分育人、满堂灌输、题海战术的课堂已逐步被摒弃。而是换以追求、打造倾听的课堂、生本的课堂、高效的课堂、爱的课堂、立德树人的课堂。

课改两年中,每推出一堂研究课就会有大批的老师围观听课。人数多的时候,教室内坐满了,后面的老师只有坐在教室外窗口、门口听课。研究课一结束,科组、教科室就会立刻组织大家听课评课。上课的老师信心满满,有条不紊地介绍自己的思路、教学设计等等;评课的老师认真负责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甚至直言不讳的批评。那种“较真”的学习氛围是我担任校长多年来不见的难得情景,使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课改几年来,红桂中学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进步很快。谈到我校的青年教师,特别要提一提红桂中学的“青盟”组织。“青盟”的全称即“红桂中学青年教师成长联盟会”,正式会员37人,平均年龄为28.5岁。这是一支充满生气、充满活力、追求进步的年轻教师队伍。2017年11月,在给“青盟”会刊第2期卷首寄语中我提出了“青盟”发展三个定位:希望这个联盟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希望这个联盟成为一支朝气蓬勃的团队;希望这个联盟成为红桂中学未来教育家的摇篮。的确,这一批年轻的老师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大多数担任了班主任的角色。在这次的课改中,他们更是主动承担了大多数课改的任务,并逐步成为课改的“行家里手”,课是越上越好,研究也越做越深入。并涌现了林敏冬、曾纯珍、胡玮石、周颖、游玉容、于丙震、钟晓、周妍等一大批“课改骨干”“课改新青年”和探究“学习小明星”。我想没有教改的平台与任务推动,他们的成长也许没那么快进入快车道,他们的进步和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作为校长,我为他们的成长感到骄傲和自豪。

《课例研修:根基教育生态教学模式的校本实践》一书能够在庚子年之夏、我即将退休之前出版,得益于罗湖区教育局殷刚局长支持并亲自给此书写序,得益于罗湖教科院李富贵博士两年多来的精心指导,得益于我校胡婷副校长、李丹主任、李佳主任在背后做了大量的组稿工作,更得益于积极参与教改并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经验总结提炼形成文字以鉴于后来者的老师们!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担任校长十八年,每到一所学校想得最多的总是如何把这所学校办好,如何把学生培养好,如何为学校的发展做一点事情。此书的出版算是我为红桂中学的教改做了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为推动罗湖教育“综改”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情,圆了我在红桂中学三年一个教育之梦、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教育的理想之梦!

作为校长的我虽老去即将退休,但红桂中学的发展正在路上,这本书只是这发展路上的一个小小的分号!

深圳市红桂中学校长 凌志伟

2020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