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教学过程

五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新课导入——(师生:阅读课件材料)在国与国的交往中,总是会有贸易摩擦等问题出现。部分网友发帖:怕什么,打一仗!这说明部分网友主张用什么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与摩擦?

2.有的学生回答:武力、战争、暴力的方式。

3.老师导入课题。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一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夕,民众充满对战争的渴望与兴奋。那么一战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内容。

课堂观察

学生被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起到了不错的导入效果。

(二)预习反馈,生疑知难

学生预习新课提出疑问,老师精选并展示在课件上——

1.什么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没有普林西普的刺杀事件还会爆发一战吗?

3.战争非爆发不可吗?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呢?

课堂观察

学生关注课前预习遇到的疑问并记笔记,如果把精选问题的提问者一同展示效果更好。

(三)合作探究,展示评价

——探究:第一幕“走近战争”——合作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

阅读表1—2,完成问题。

表1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表1显示,1910年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小组代表1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德国和美国工业生产产值的比重超过了英国和法国。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老师评价:“这组同学注意到了时间段,表达也非常准确完整,一句话概括了四个国家的发展状况,非常好。”

表2 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

2.结合表1和表2分析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小组代表2展示: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不相符。

老师提示:能不能把“不相符”换一个词?

小组代表3补充: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不平衡。

课堂观察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将它分解成不同梯度的问题进行提问,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不错,并联系到之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合作探究:学生看图完成问题:

德国向英国的霸权发起挑战

图片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的挥扬着德国旗。德国人凭什么那么嚣张?

小组代表4展示: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工业产值超过了英国。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小组代表4展示:殖民地。

老师提示:还有什么呢?之前的英国还掌握了什么?

小组代表4补充: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3.德国在全球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都做了哪些准备?

小组代表4展示:极力拉拢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并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学习:阅读教材P35相关史事和正文,找出“火药桶”和“火星”分别指什么。

材料五: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 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矛盾集中点),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小组代表5展示:“火药桶”是指矛盾的焦点,是指巴尔干半岛。“火星”是指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老师点评:我觉得这个小组同学的表达非常完美,既解读了问题,又给出了正确答案。

课堂观察:学生对问题的解读非常精准,掌握得很好。

——归纳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探究:第二幕“走进战争”——感受战争的残酷,了解战争的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知识梳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档案卡

——探究:第三幕“走尽战争”——战争的结果如何

学生交流学习: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法国福煦元帅的列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

学生代表6展示一战的结果: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失败。

——探究:第四幕“反思战争”——谁是赢家?

老师提问:请根据材料归纳一战的影响。

学生代表7展示:

(1)材料一反映了战争带来经济的损失非常大,所以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大战促使美国、日本兴起,欧洲衰落,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3)印度、中国当时属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都掀起爱国救亡运动,所以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课堂观察

通过解读材料掌握一战的影响,史论结合,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比较好。

(四)盘点收获,情感升华

学完本课之后请你给键盘侠们回帖(启示),你想说点什么呢?

学生回帖——

1.战争带来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2.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3.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

4.科技要用来造福人类。

5.用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6.和平、稳定的环境才有利于国家和世界的发展。

课堂观察

学生能够积极讨论,以回帖的形式总结一节课所得,但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充分。

老师总结:同学们谈得都非常好,学习历史为的是解决今天的问题,以史为鉴。在今天,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促进各国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习题检测

学生完成《名师导航考点》第8课选择题,老师点评,学生讲评易错题。

课堂观察

对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导火线、影响等重点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作答,本课重难点问题落实还是比较到位。学生答题时间有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