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本节课的任务是在白色环保袋上设计装饰花卉纹样,课后回家可以装上粽子送给亲朋好友。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想到可以在环保袋上装饰什么花卉纹样吗?
3.学生回应——玫瑰花、百合花、莲花……
4.引入主题——大自然有非常多美丽的花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花卉与纹样的世界,一起学习设计花卉纹样,装饰环保袋!
课堂观察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未始兴以浓的效果。
(二)组织探究
——探讨:花卉纹样的寓意
1.教师引导思考——花卉纹样取材于大自然中的花草世界,为什么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花卉纹样都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延续千年呢?
2.学生积极思考——因为花卉纹样取材方便?因为花卉纹样造型优雅?因为花卉纹样蕴含着祝福?
3.教师组织小结——花卉纹样蕴含着人们美好祝福的寓意,用装饰了花卉纹样的纸袋装粽子送给亲朋好友非常适合。
4.教师拓展举例——展示两张宝相花花卉纹样,引导学生欣赏讨论。观察这两幅花卉纹样的造型,猜猜是什么花卉?宝相花是将自然形态的莲花、牡丹等加以综合造型,经艺术处理形成一种装饰画的花卉纹样,在唐代盛行,寓意纯洁、吉祥等。宝相花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在瓷器上、敦煌藻井中都能找到。
课堂观察
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生活中花卉纹样的内涵美。
——学习:花卉纹样的设计方法
1.教师引导学习——大自然中的花卉是如何变成花卉纹样的?有哪些方法吗?请带着这两个问题观看《花卉纹样的设计方法》微课视频。
2.教师播放视频——播放《花卉纹样的设计方法》微课视频,内容为:以大自然中的莲花为例进行花卉纹样设计创作。方法一:将莲花的外轮廓画下来,这种方法为写生原型。方法二:仔细观察莲花的特征,抓住莲花花瓣多、从中间往四周绽放的特点。在设计花卉纹样的过程中,故意将这一特征进行夸张化处理,这种方法为夸张法。方法三:观察莲花造型,抓住莲花最为本质的几个特征,省略某些不影响整体的细节,用高度概括的方法进行表现,这种方法为简化法。方法四:在提炼概括的基础上,在莲花的花卉纹样上添加点线面的装饰,使设计的莲花花卉纹样更具浪漫色彩,这种方法为添加法。方法五:将莲花的花卉纹样与其相似的方形、圆形或者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结合进行设计,这种方法为适合变化法。
3.学生创作练习——通过微课视频学习后,引导学生开展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大自然中的一种花卉作为创作原型,再从上述创作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花卉纹样的创作表达。
4.学生展示讨论——创作完成后,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对展示作品进行欣赏讨论,指出其好的地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学生1:我认为这幅作品运用了夸张法,很好地抓住了百合花花瓣很大的特点,但是构图应该再饱满一些。
学生2:我喜欢这位同学创作的玫瑰花花卉纹样,很漂亮,但是作为花卉纹样设计应该更加简洁一些。
5.教师总结问题——同学们都基本掌握了花卉纹样的创作方法,特别是对展示的这几幅作品的点评也很到位,讲出了这几个花卉的特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提了很多的建议。
6.引导修改作品——根据学生创作的作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并要求每个学生进行修改。
课堂观察
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学生在这节课上第一次进行单独创作,大部分学生都能很认真地创作,但有极少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花卉纹样的创作方法,创作没有完全完成。在展示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展示交流、讨论。在最后的环节,学生能根据展示和总结的情况,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自主探究:花卉纹样的组织方式
1.教师展示图片——教师在大屏幕展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花卉纹样的图样,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其特点。
2.学生独立探究——寻找对比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的特点,进行归纳回答。
3.教师引导总结——在学生观察对比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特点的过程中,教师引导总结:一个纹样单位左右连续或上下重复连续形成一条带状一般的图案称之为二方连续纹样。一个纹样单位向四周重复连续和延伸扩展的图案是四方连续纹样。
4.学生自主创作——引导学生结合纹样设计方法和纹样组织方式,在环保袋上进行花卉纹样创作。
5.教师探究视导——在学生独立创作过程中,教师在学生间进行探究视导,对学生出现的疑问及时引导。
课堂观察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两种花卉纹样组织方式的特点,结合设计方法进行创作。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能较好掌握本课知识点。但是创作方式较为单一,不够丰富。
——展示延伸:作品展示延伸
1.组织学生展示——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分组评价,评选花卉纹样最具设计奖和花卉纹样最佳组织奖。
2.联系生活延伸——通过本课的花卉纹样的设计方法和组织方式的学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装饰和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
课堂观察
本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通过互相评价选出花卉纹样最具设计奖和花卉纹样最佳组织奖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获得感。延伸环节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