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反思:

1.猜飞行汽车这个导入环节简单直接,学生猜出的词“wheel”“wing” “light”是本单元词汇,但是老师还说了“chair”等词,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导入环节要有趣味性和一点小思考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投入课堂,所以应紧扣写作所需,从单词入手。

2.反馈作业中的问题,请同学一起拼写易错单词“petrol”和“wing”,还有突出拼写“farther”一词与本单元语法点的比较级相呼应,可见初二依旧要落实单词拼写和朗读,课堂上要强调夯实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3.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合上书快速进行Q&A抽查课前预习的课文理解程度。这个环节参与度还不够高,主要原因是七班学生在公开课的时候整体比较胆怯,不敢举手。

4.教师从Q&A环节过渡到蛛网图比较自然,提醒学生“写作前先提问”,用几个关键问句和蛛网图发散的思维来帮助自己搭框架。教师一边问一边将写好的教具贴到黑板上。学生一起说出第二、三个关键问题,说出是基本能力,但是难点在于如何把这些问题的回答整理成段落。

5.从蛛网图再回看课文结构,强调文章的中心词“My invention”,请学生再齐读一遍第一段,但是读介绍导入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其中的形容词,因为形容词提炼了这个发明的特点,跟后面文章主体部分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教师应先明确问题再请学生齐读。

6.“快速”“便利”“环保”这三个分论点对应了写一个发明可以从“外形”“功能”“能源”三个角度去拓展,但是教师在这一步引申了统合三个角度的新单词“feature”,所以给学生增加了理解难度。

7.分析清楚了结构,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写作的第一条黄金准则,把握结构并在学案中做好笔记填写“Have a clear structure.”这条准则。所以在此教师可以稍作停顿,向全班展示一位优生的学案笔记,让程度弱的学生也保持记笔记的习惯。

8.教师要学生阅读学案中的文章,巩固写文章的要素并拓展写作“我的发明”这个主题的词汇和句型,但是一步步推进的过程中缺少学生互动,还应该参考“jigsaw reading”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参与读写结合的训练。教师既希望学生应用本单元的“扫读”技能从原汁原味的英文文本中找出关键词,又希望学生将新词汇和句型再应用到本次写作,所以参与度低,可能目标要单一而准确才不至于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9.教师提问“图片中的车像什么”,学生给出了“apple”“ant”“human head”,即使不是教师要的“egg”这个答案,但不做限制而是顺势而为,由问题引出课堂拓展的新词汇。

10.阅读并完成分层练习原本是一个从学情出发,考虑到不同程度学生不同需求的好设计。但是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指令,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此外,教师希望学生再进行一个对话活动巩固阅读篇章中积攒的新词汇和句型,但从课堂学生对话来看无法达到此目标。因学生接收到的新的信息量太大,只能惯性应用他们最熟悉的内容。

11.学生互评作文时应强调三点:注意文章是否用到本单元比较级和最高级?文章标点和大写等基础要素是否进行了细致的修订?是否用到本节课新单词?对于这三点要求也应在学生开始写作之前强调,这样才是有目标的写作。

教学整体反思:

1.“探”“展”“讲”“评”环环相扣,整体相依。学生探究如何写好一篇关于“创意汽车”的文章,要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文章并仿写句子来展开。但是在做分层任务时,请学生分析原文并讲解可以用到写作中的亮点句时,他们遇到了困难。这时应该再给足学生时间去思考,讨论哪些句子对于拓写蛛网图上的要点有帮助,说明他们选择的句子与本堂课提出的写作三准则有什么关联,然后教师再次评价学生的选择是否合适、理由是否充分,这样就是从问题出发,从而由疑导学,达成整堂写作课的核心目标。

2.面向未来,着眼当下。未来课堂是线下和线上学习结合的课堂,平板教学很可能是未来的常态化教学,教师尝试读写结合课并应用平板教学是很好的尝试。但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让学生在练习写作的活动中落实英语的基础知识,体现英语课的学科味道,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增强英语表达的自信心。更要注意有教有学,有学有教。通过应用平板在写作课堂做到生生互学,生生互教,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育公平的体现在日常。教师要注意学生程度差异和获取资源能力的差异,从而在教学环节的落实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具体而言,表现在句型练习输入的难度要把握,删减过难的句型,增加常见常考句型训练,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在训练中体验到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