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同行评价

二 同行评价

(一)优点

1.设计环节完整,设计思路巧妙。彭丹老师说:“胡迪老师的《我为什么而活着》,设计思路巧妙,讲授过程深入浅出,符合初二上学期的学生学情,具有独特性。课程对‘预学’部分的落实比较到位,导入点‘3’,引起了同学们相当的好奇心与兴趣。”孙雪梅老师表示:“胡迪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

2.很有启发性,有学法指导,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王秋靖老师认为:“胡迪老师的课提出了启发、引导学生整理出学习哲理性散文的具体方法,尤其是提出要抓住意象,可操作性强,对于学生后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二)问题及建议

1.设计略微难,学生接受有限,可以尝试换一个相对简单的文本来讲解哲理散文的特点。彭丹老师认为:“在课程中,同样也有可以改进之处,‘预学’部分的展示可以适量减少一些,将重点落在感知哲理散文部分,这是一个难点,同样也可以是学生们接触基础哲学、完善人生观的一个把手。罗素这篇文章的基本结构并不是非常典型,保留当前的展示部分,选择一个更简单的哲理文段做本部分的导入,也许能让学生克服一些‘畏难’情绪。”

2.在理解句子含义这一环节,应当放慢,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邓纯老师认为:“在理解意象化句子这一环节,所用的时间过于少,而在基础知识部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老师要注意安排好时间。理解句子本来就是难点,时间过少,恐怕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虽然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但预学的内容不够丰富,建议制定预学清单。孙雪梅老师认为:“本节课的预学任务仅有字音、字形、成语和作者介绍,这些任务都很常规,也很浅显。建议增加朗读预学作业和层次梳理的预学作业,这些更考验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有助于了解学情,也能提高课堂效率,建议制定预学清单,明确预学任务。”